池州:皖江上最古久的濒江郡城
中新网安徽频道 2010-11-6
23:08
http://www.anhuinews.com/images/lg.gif
2010年11月07日19时16分
安徽池州地方志办主任李剑军先生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池州是皖江上最古久的濒江郡城。
南北朝时期,随着汉人大量南迁并逐渐习惯适应南方山区生存环境,安徽池州一带汉族人口增多,加上在历次南北战争和南朝内部战乱中表现出来的战略地位,到萧梁皇朝初年,江南贵长池水(今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河入江口之间、深水季节实际上濒江的十里长岗古南陵戍上,建起南陵郡县治,南陵郡领石城、南陵二县;到陈朝,南陵郡城又是北江州州镇所驻,南陵郡领南陵、石城、故冶、定陵、临城五县。直到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遣他的儿子杨广为统帅,发起“平陈之役”,陈朝北江州南陵郡的军民进行了抵抗,隋军先于江北岸击破陈军拥有战船六百余艘的水寨,后渡江拔除南陵郡城,擒其守将许翼,撤销北江州、南陵郡,将南陵郡所辖南陵、石城、故冶、临城、定陵五县并入南陵一县,还隶宣州。矗立在池州城西的十里长岗上的南陵郡城在隋军铁蹄下夷为废墟鬼城。这一历史进程,大致起自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至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历两朝计86年。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猷州刺史左难当升为宣州总管府总管,奏请朝廷设置池州这一刺史州,管秋浦(隋开皇十九年割南陵县西五乡所建县)、南陵二县。到贞观元年,一代明君李世民即位,改变那种天下被各路英雄碎分,政令难一的局面,裁撤这些“权置州郡”自然是他治平天下首要的革新措施,于是,池州被撤销。可是历史发展到此时,由于隋朝已经开通了沟通浙、江、淮、河四水的大运河,水上航运可直达长安之东,长江上皖江这一段,再也不是南北朝时那样,仅是统治者与“沿江蛮”摩擦、北方与南方争战和南方军阀内部混战的战场,而是已经成为祖国中南、西南各道州郡通往首都长安的交通要道。然而在这一段重要的水运航道上,上到江州(今九江),下到和州(今和县),偌长的江濒之地,没有州郡治地,连濒江县城都很少,诚然是朝廷镇守的薄弱环节。进入中唐之初的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由于唐朝失去对北方领土的控制,赋税主要来源转移到江南。江南人民不堪重负,因此江南第一次民变——方清、陈庄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在歙、饶两州。但由于起义地点临近宣城这个观察府重镇,歙、饶各州也还拥有防戍本州的团练兵等武装力量,他们在歙州附近立足不住,就由方清带一路人马转战到秋浦(今贵池)乌石山,一路由陈庄率领“断绝江路,劫掠商旅”,袭扰对江舒州(今安庆市境)沿江地面。时为江西观察使李勉幕僚的李芃请求在秋浦置州,以重兵守其要地,讨伐盗贼。李勉上报唐代宗,得到批准,于是以宣州的秋浦、青阳、饶州的至德、再割泾、青阳、秋浦等县地设石埭县,置池州,以李芃摄行刺史事。李芃带领人马来秋浦县,进驻能够扼控池口河和青溪河入江口的原南陵郡城附近,选择可以进乌石山(今梅村乡乌石村)清溪河畔、三台山下建起池州州治,并把原在山里的秋浦县移来附郭。一举“扼襟要”,使江上的陈庄和山里的方清不得合纵,各个击破。
从此,池州作为一个郡府治地的城池地位,没有任何改变撤徙。杨吴和南唐政权是康化军治地。赵宋皇朝,是池州池阳郡,南渡建炎年间,一度还曾成为制府镇地,领江南东路诸州。元朝是江浙行省江南御使台监察下的池州路。明朝是南直隶池州府。清代先后是江南省、江南左布政司、安徽省所辖的池州府治地。并且从赵宋太平兴国年以后,一直领有贵池、青阳、铜陵、石埭、至(建)德、东流六县,其中。沿长江上下,是东流、贵池、铜陵三个濒江县,至德、石埭、青阳在山里,整个池州府境,好似在江边打开的一把描金镶玉宝扇,府城正好处于扇柄枢轴的位置,离江滨不过数里之距,春夏三面环水,水势平天,秋冬亦有清溪河直达城东,绕城南,浅底木帆船泊临府门,是当时长江上难得的浅水良港。历朝历代,西南中南一带的湘、赣、鄂、粤、蜀、黔、滇等地,赴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南京等首都,走水路都是必泊之港。赵宋王朝将尽、安庆城未建之前,更是上至江州,下至升州(后来的江宁府、南京)的中途唯一濒江郡城。池州境内的长江岸线,又是邻近的宣、歙等州的水运集散地,明代嘉靖《池州府志》上记载:驿传方面的大通水路递运所的船只和船工,徽州、宁国(郡治宣城)二府都必须拨付银两津贴。这些,都足以证明池州在近代以前,都是名符其实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北清溪河连接护城壕的一段,特别宽阔,谓之落篷湾(今辟为百荷公园的人工湖水面),水北的小土山名“百牙”,意即每天下午,有一个商行牙人,在此等候百舸归来,好上船趸货评值,可见当时池州商业活动之盛况。千年池州,在今长江下游各濒江城市中,作为州郡治地,晚于江苏的扬州、镇江、南京;省内,虽有历阳、芜湖等城镇充当州镇郡治的时间略早于池州,但其后被撤销降格的时间却比池州长得多,因此池州城可以毫不牵强地称作皖江上最为古久、长江下游第四个濒江郡城,悠悠千载,都能够以东南雄郡的姿态屹立在大江之滨,终极原因正在她的交通区位优势。(纪良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