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江晚报》强势推出潮涌皖江池州宣传特刊

(2010-08-07 22:01:21)
标签:

潮涌皖江

杂谈

分类: 新闻

《皖江晚报》强势推出潮涌皖江池州宣传特刊

         2010-08-05 11:56:18 作者:纪良发 来源:池州日报/池州新闻网 浏览次数:238

 

《皖江晚报》强势推出潮涌皖江池州宣传特刊

 

本报讯为隆重纪念省委省政府“开发皖江”20周年,进一步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近日,《皖江晚报》强势推出潮涌皖江池州宣传特刊,对迅速崛起的池州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

 

《皖江晚报》强势推出潮涌皖江池州宣传特刊

 

  潮涌皖江池州特刊四个整版,浓墨重彩,对池州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园林城市在交通、旅游、生态、城市建设巨大变化及池州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所取得巨大成果,进行了全景式、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示。池州特刊标题制作新颖,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从标题“池州:爱上原生态”;“一条河流和一个城市的变迁”;从“交通末梢到交通枢纽———池州迎来海陆空时代”;“梅龙:梦想从这里起飞”等,让读者看到了池州的崛起、腾飞和美好的明天,报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生态池城:清溪河畔绿意浓

  2010-7-21《皖江晚报》

本报特别报道组池州电 感受了古铜都的华丽蜕变,领略了铜陵人敢为人先的气概,昨日,在烈日下,我们离开了这座魅力城市,驱车赶往此行的第二站——池州。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初到池州的印象,报道组一行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绿色。一路逶迤,只见青山秀雅,林木葱茏,水天一色,莲叶田田,一派田园牧歌。进入池城,也是空气清新,满眼皆绿,移步即景。虽为城肆,犹如公园。中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实至名归。
    尤其是穿城而过的清溪河,更是吸引了我们的眼光,这条让所有池城人骄傲的景观河,桥下流水清清,两岸绿意丰饶,间或小桥横江,偶见文化走廊。生活在这样一个生态绿色之城,是幸福的。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采访,也是一种快乐体验。
    采访的过程确实是快乐的。
    “铜九铁路的通车,圆了池州人的百年梦想”、“池州的生态旅游发展势头很好,未来产业规模有望超越黄山”、“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的设立,将大大带动池州的经济发展”……采访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专家学者,在“皖江示范区”的宏大背景下,对池州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风乍起,激活一“池”春水。皖江示范区开局之年,在池州,我们深切感受到这座生态城生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在“两撤三建”的疼痛之后,生态池州的绿色崛起之路,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样本。
  上图为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同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梅龙探访集中区 宣城对话大浙商

  2010-7-22《皖江晚报》

本报消息 本报特别报道组 “欢迎,欢迎,《皖江晚报》速度真快,你们是第一个专门来采访报道我们集中区的媒体。”昨日上午,在风景秀丽的池州梅龙镇,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春生热情接待了我们特别报道组一行。
    作为“示范区中的示范区”,集中区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皖江示范区这盘大棋中率先落下的“棋子”。从新闻人的角度,芜马巢、安池铜两大集中区无疑是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点。报道组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汪副主任也一一作答。
    结束对梅龙的采访,已经过了中午12时。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欣赏“游龙戏凤”的传说地——名镇梅龙的风光,拖着疲惫的身躯,我们又驱车赶往下一站——宣城。一路山峦叠翠,风光旖旎,但我们都无心流连,路过九华山,也只是羡慕地看了两眼,大家都在思考下午的采访行程。当GPS导航仪提醒我们到了宣城后,已经快接近下午4时了。
    进了城,下了车,立即联系采访对象,直到晚上8时许,我们才跟第一个采访对象碰上头,一位在宣城打拼多年的浙商。为什么采访浙商?因为邻近两“江”(浙江、江苏)是宣城最大的区位优势,“依皖江靠两江”,也是宣城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点。自然我们特别报道组也把浙商苏商作为我们采访的重点。
    采访很顺利,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位被采访的浙商告诉我们,皖江示范区不但安徽人关注,浙商也十分关注。“你们的特刊,将帮助我们浙商更好地了解皖江示范区”。
    采访结束后,找到住宿的地方,放下行囊,已是夜里10时,立即拿出电脑,赶写稿件。

 

 

朱同林副教授接受《皖江晚报》记者专题采访

时间:2010-08-03 18:01来源:未知 作者:cret 点击:

7月20日,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同林副教授在池州接受了《皖江晚报》记者专题采访,朱同林主任对池州市在皖江开发20 年来旅游业发展和生态市建设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概括和评价,展望了池州市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和生态市建设趋向,并就池州市在国务院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背景下,如何打好生态牌,做好旅游大文章向记者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今年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重大决策20周年,《皖江晚报》成立了“潮涌皖江”大型采访团,深入沿江各市采访,全面报道开发皖江20年的建设成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