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重塑罗城民歌辉煌迫在眉睫
标签:
民歌杂谈 |
分类: 新闻 |
池州重塑罗城民歌辉煌迫在眉睫
2009年05月05日08时37分 来源: 皖江在线-皖江晚报
本报讯:随着老一代歌手的逐年衰老或相继离世,池州罗城民歌面临断层失传的窘境。抢救、整理、挖掘和弘扬池州市这一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响罗城民歌,重塑罗城民歌辉煌迫在眉睫。
罗城民歌渊源流长。主要流行于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渚湖、许桥一带,是富有地域乡土特色的民间文化。上世纪50年代,罗城民歌这一乡土文化从田间地头唱出了县城、省城,直至唱进首都北京,与北部安徽的凤阳花鼓并称为“南歌北舞”。 罗城民歌兼含民歌体裁的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号子有“打硪号子”、“拉滚号子”、“打油号子”、“插秧号子”等,其中以“插秧号子”最为动听。民歌中的号子,大多含有口号之意,而罗城民歌中的插秧号子,则更具音乐性。插秧时要唱秧号子,先请歌手站在田埂上甩秧领唱,大伙儿插秧和唱,漫山遍野都是歌声。
在罗城,山歌几乎是人人会唱。罗城山歌,所唱多是徵调式,节奏也大多自由。罗城的山歌中,最为流行的当数《慢赶牛》了。目前罗城民歌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一罗城民歌第三代传人姜梦玉教唱罗城民歌
图二;罗城民歌第一代传人百岁老人姜罗氏
本报记者:纪良发摄影报道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