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易》有感

(2008-12-14 21:34:26)
标签:

星座

   《易经》全书上下总共5千左右字,却蕴含了天文、地理、军事、人理。。。。。。,只可惜孔老夫子用儒家的思想做了《系辞》,这左右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我最近研究发现《易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把它弄成文字,就是一种形式了!失去了他原有的滋味!!

   在读《易》的过程发现,《易》那些爻辞、卦辞从古至今注者基本都是在字面意思上下功夫,其实有些偏颇,《易》成书早于古汉语,反过来用古汉语来解释爻辞、卦辞略显牵强。比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这句爻辞,最关键在于“勿”字上面,用古汉语来解释:不可以,不能,不要,等等;实际作者未必就是这个意思。这里面蕴含了很深的哲理,由于解释的人不同,可以解释出很多种方式。

   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潜龙勿用”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一旦你用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出来,就等于给这无限的空间定了局限性,失去了原作者的原始含义。

   事物就是阴阳两体,《易》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物一太极,《易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事物都是阴阳两面,既然是无限的遐想就会有局限理论存在,所以,这些注者也都是对的,只是所站的立场不同罢了!!!

   老子的《道德经》亦是如此,从古至今评注者多如牛毛,但是都是各家说各家的道理,其实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没有错,这就是她的关键,也是他的高明之处。这两部著作的作者就好比给了我们一个杯子,却没有告诉你使用方法,你可以用来喝水,也可以用来喝酒,也可以用来装米饭等等,主要是看你需要什么!!!
   读书,关键是你用什么心态来读,你处在什么社会体制下来读,你的切入点是什么,这很关键。同一部书由于读的人不同,所得出的营养也不同,同一个师傅教的徒弟,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所以成就也不同,吸收发挥最重要。就好比是练字,同样一本碑帖,由于练的人不同,写出的风格也不同。
   学习就象走路,进得去出得来就是一片蓝天,进得去出不来那是死胡同。
   学前人的思路、经验,走自己的路、风格,做人就要做自己。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得好“学我者生象我者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