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之法,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流传至今。八十年代自邵老伟华先生出书立传,始有今日之鼎盛。使沉寂了几十年的千古绝学再起澜漪。如今易坛流派纷呈、技法多端,真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实乃一大幸事也!
余幼年随祖父学易,本应近水楼台,岂料家祖早逝,虽遗书颇丰,怎奈余天生愚钝,难窥真貌之一二。弹指间匆匆数十载已过,方格之间上下求索,案牍之上埋头苦研,曾经为此少年轻狂高谈阔论、指东点西自认为家学渊源,大有天下之士尽不如我之气概,如今观之实乃井底之蛙、管中窥豹也。三十载学易所走之路仍在跬步之间。
苦思之间忽然顿悟,如此高深之学非触类旁通、博采众长而不能登堂入室也,遂开始接触当今新人新作、广阅名典经传以充自己之不足。偶然看见一代宗师李洪成老师的十神论,读之甚爽,言语朴实无华,体现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真谛,遂纳之升华,略感顺畅。自此方知自己家学乃沧海一粟,不足之处多矣。
今人学易,出书立传者多如牛毛,所传书籍如汗牛充栋。实乃易坛一大幸事,然难辨其真伪,东拼西凑、标新立异者居多,苦兮学子上下求索。多少学子因此荡尽家财,只为求得几句真经,惜歪理邪说肆意横行,真伪难辨,苦了芸芸众生。标新立异本为推陈出新,可惜,有些人为求标新立异,与古法背道而驰,闭门造车苦思与众不同之法,今日你有所突破明日他有所发明,读之如八股、细品皆似曾相识,实乃害人不浅也!!
余之所学技末法轻,不足之处何止百千,但即为易坛一员,就应为此做些贡献,虽说星星之火不足以正本清源,然为尽绵薄之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告诫广大学子如何拜师求学,但愿能使大家开悟。
1、求学之时,先不要看广告宣传;一定要亲自检验所拜之人有无真学,方法很简单,你事先准备几个命例,在你交钱之前让老师做简单的批断,以便验证真伪。
2、所拿的命例要有事情发生,不要听一些金寒水冷的术语,高明的老师虽不能说一语中的,但也不会脱离现实太远。如尽讲些模棱两可之语,基本属于庸师系列,此时你应慎重考虑。
3、性格之断乃属初级阶段,可以免之。但凡有三五年学易基础的人都能论的有模有样,此点不足取信。
4、侃侃而谈,尽讲过“五关斩六将”,拿出以往所断命例让你欣赏,大谈自己的理论体系如何如何者,一定要当场验证,看其实战水平与其所说是否符合。
5、最好能试听一次,这样有助于你的辨别。真金永远不怕火炼,在试听期间要看其讲师能否当堂验证自己所讲的理论,命例最好由你本人出,以免有假。断语不一定非得要准确无误,玄学一道本无百分百的理论,只要他理法清晰,于课堂所讲吻合,所断之主题亦不偏颇,可视为佳师。
6、轻易不要用你个人的八字去试验老师的水平,因为有可能你让别的学员看过,曾经拿你的八字请教过老师,这样,老师会有记忆,断起来如数家珍。
7、最好,在拜师之前,在其众多学员中探听探听,所学理论如何,学了多长时间,然后,先拿学员验证,如此,容易知道老师的水平如何。此项应多问几名学员,以供参考决策。
8、最重要一点,不论什么理论都是为实践所服务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足取信。
9、一定要避免先射箭后画圈的现象,也就是不要说出结果让老师分析为什么。这是最愚蠢的表现。
匆匆数语,但愿能给大家带来收益,也算是告诉大家辨别真伪的一点小窍门吧!!!最后愿天下学易者早登大雅之堂,全家幸福安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