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现金净流量”的区别

(2013-05-20 17:48:14)
分类: 概念指标

 

    我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中,看到这样“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现金净流量”两项内容。请问:1.它俩的区别是什么?
    2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情况是:经营
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现金净流量,为什么有时候却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现金净流量?相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哪个现象为正常的?如果不正常,这种情况又是怎么出现的?
    3.为什么有时候会看到经营
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时,现金净流量为正?为什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时,现金净流量又为负?相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两者正常的情况是怎样的?

    问题补充:首先谢谢郑庄公!你的回答距离我的满意只差一点点了。
    看了你的回答,请问:当经营
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现金净流量又为负时,是不是企业经营周转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投资活动与酬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之和为负,且大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结果?
    还有,我在书中看到“自由现金流”这个词,说是销售收入减去资本支出所得的差。那在公司目前的第三季报里怎样看到或算出资本支出?是不是只有年报里才能看到?我想从报表里知道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数值。

    现金净流量主要包括:经营
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酬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但投资、筹资现金净流量为正,且相加后大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则企业现金净流量仍为正。反之亦然。

    相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两者正常的情况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投资现金净流量为负,筹资现金净流量为正、负相间。总的净流量为正。

    如果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说明企业经营资金周转不灵,可能存在存货积压、赊账过多等不利因素。如果总的净流量仍为正,说明企业是通过投资收益、出售资产、大量举债、吸收股东投资(可能有欺骗因素)等因素来维持周转的。
    如:安然公司破产前,盈利连年大幅度增长,但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完全是依靠出售资产、对外投资及作假来实现巨额“盈利”的。

    针对补充提问:你的理解基本正确,经营现金净流量非常重要,所以现金流量表之附表中还要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净流量。而投资、筹资现金净流量均只要求在正表中用直接法填列即可。当然总现金流量为负,会造成企业资金调度困难,可能失去一些发展机遇,而偿债困难也会影响企业信用和形象。


每股经营现金流
对于发行股票的公司,将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除以发行的股票的数量,就可以得出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平均每股所获得的现金流量,隐含了上市公司在维持期初现金流量情况下,有能力发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金额。公司现金流强劲,很大程度上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回款力度较大,产品竞争性强,公司信用度高,经营发展前景有潜力。但应该注意的是,经营
活动现金净流量并不能完全替代净利润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每股现金流量也不能替代每股净利润的作用。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是由公司未来的每股收益和每股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来决定的。盈亏已经不是决定股票价值唯一重要因素。单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来看,现金流量日益取代净利润,成为评价公司股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净现金流量计算是现值计算的基础,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十分重要。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计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不仅要考虑收入、成本,还要区分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在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情况下,净现金流量计算变得比较复杂:
首先,须根据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计算税前利润;
然后,再按税前利润和所得税率计算所得税,并算出净利润;
最后,还得在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非付现成本,才能得出净现金流量。
例如:已知某固定资产项目需要一次投入价款100万元,资金来源系银行借款,利息率10%,建设期为1年,发生资本化利息10万元。该固定资产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满有净残值10万元。投入使用后。可使经营期1-7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80.39万元,第8-10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69.39万元,同时使1-10年每年的经营成本增加37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投产后第7年末归还本金,此前连续7年每年末支付利息11万元。
根据题意,经营期付现成本每年为37万元;非付现成本包括:每年折旧10万元{[(100+10)-10]÷10}、前7年每年利息11万元。
按通常的做法,经营期各年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步骤:
(1)每年总成本:
1-7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58万
8-10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47万
(2)每年营业利润:
1-7年为,收入80.39万-成本58万=22.39万
8-10年为,收入69.39万-成本47万=22.39万
(3)每年应交所得税:
1-7年为,22.39万×33%=7.39万
8-10年为,22.39万×33%=7.39万
(4)每年净利润:
1-7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8-10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5)每年净现金流量:
1-7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36万
8-10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25万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繁琐,很容易发生差错,也不便记忆。
兹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一步求出净现金流量。其包括两个部分:(1)将“收入”减“付现成本”,然后乘以(1-所得税率);(2)将“非付现成本”乘以“所得税率”。两者之和即为净流量。
仍以上题为例:
1-7年的净现金流量为:(80.39-37)×0.67+(10+11)×0.33=36(万元)
8-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69.39-37)×0.67+10×0.33=25(万元)
显然,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不但大大缩短运算时间,而且随运算环节的减少,还减少了出现差错的几率。此方法的原理是:
如果没有“非付现成本”存在,净现金流量就会同净利润金额一致——均为收入减付现成本,再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这就是前半部分。
至于“非付现成本”,本身并不产生现金流量,在直线法下根本毋须考虑,但非付现成本却会影响净利润,且进一步影响所得税,因此,需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净现金流量计算,必须计算非付现成本的影响。该影响是:不但不引起现金流出,反而减少了所得税额,从而减少现金流出。这就是后半部分的理由。
此外,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注意:确定现金流量有“全投资假设”,借入资金也作为自有资金对待。因此,归还借款本金、利息均不会导致现金流出。借款利息资本化只影响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的金额;归还本金不需作任何处理;归还利息仅看作是预提利息费用。

如何分析每股经营现金流指标?
"每股经营
活动现金流量"和"每股现金流量"是怎么定义的?在判断一家公司的时候,这两个参数有什么用?

      后者是前者的简称,是一回事,公式是经营性现金流余额/总股本,这个指标公司在财务报告中都会提供,一般出现在报告开始的"财务和经营数据摘要"部分。为什么每股现金流不用经营、投资和融资三项现金流的余额总合来计算,而只用经营性现金流,原因是这个指标是用来验证同期每股收益(EPS)的质量如何,本质上仍是一个盈利指标。
      如果EPS远高于每股现金流,说明公司当期销售形成的利润多为账面利润,没有在当期为公司带来真金白银的现金,即利润或EPS的质量很差,严重点说是虚假繁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销售回款速度慢,卖出货后没收回钱,你去查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必定期末较期初数有大幅上涨;二是存货出现积压,大量采购来的原材料尚未形成产品或产品尚未销售。
      如果我们发现连续两个季度以上的每股现金流都明显低于EPS且较上一年度同期的情况恶化或不正常,很难不让投资者担心公司业务在遭受压力甚至出现危机。连续多个季度每股现金流表现不佳的结果是公司运营资金吃紧(如果此时公司负债已高,情况更差),往往预示着未来EPS会走差。反之亦然,如果每股现金流连续高于EPS,则预示着未来EPS的增长,因为这多数是由一些还未计入收入但已签单收到现金(定金)带来的,未来这些销售正式入账后将会增加EPS。所以,看公司业绩不能只看EPS,还需看每股现金流是否匹配,这个指标还经常能揭示未来业绩的走向。
      看财务报告是选股的基础,有时候我们太关注事件和故事,而忽视了事实(财务报表里的数据),把两者割裂开来是作不出通盘考虑、心里有底的投资决定的,往往会忽视风险或机会的存在。再插一句关于大家担心的会计操纵
问题,这点不必过于担心,作案必定会留下线索的,安然这样计划缜密的财务造假最后还是被一个不知名的分析员通过报表发现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