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品剧本——家访
(2013-05-30 10:21:19)
标签:
小品校园情景剧小品剧本教育 |
分类: 影视娱乐 |
小品《家访》剧本
编剧:成彦
剧情简介:
一位有着“重男轻女”思想的农村妇女,让品学兼优的女儿辍学在家。学校老师通过一次次的家访,将义务教育思想传递给她,使其认识到了国家九年义务免费教育的好处,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义务。在遇到问题和危急时刻,李小妮帮助母亲度过难关,使母亲改变了看法,让女儿重返学校继续学业。
旨在歌颂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农政策带给学生、农民的好处,讴歌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热爱。
人
人物分析:
李母:有着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觉得女孩读书没用,把全家的希望放在肚子里的男孩身上。思想有些保守,没有文化,快人快语。通过三次的戏剧冲突(写申请、点眼药、进医院),李母转变了思想,感受到了学文化的重要性,让女儿重返校园。(本小品的笑点主要集中在李母身上,李母讲方言。)
郝老师: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进行家访。宣传义务教育政策,对李母思想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终帮助李小妮重返校园。
李小妮: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庭中是懂事的好孩子,渴望读书,但被现实所迫只能辍学在家,在母亲遇到困难和危急的时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母亲度过难关,终于圆了自己的求学梦。
邻居王婶:热心,爱帮助人,规劝李母让李小妮重新返校。
配
布景及道具:农家小院、桌子、小笸箩、眼药水瓶、小胶水瓶、凳子、脸盆、毛巾、礼物、笤帚、水杯。
剧情表演:[场景一]
(旁白)一天早晨
李母:(吱呀)推开门,挺着大肚子手拿小笸箩开始喂鸡。(听见母鸡下蛋的声音,高兴地)哎呀,乖花花,又给我下上蛋了(摸鸡蛋)嘿,还热乎的呢!(敲门声)(狗叫声)
李母:大黄,别叫,我看看是谁了?(走过去上下打量)你找谁了?
郝老师:您好,请问这是李小妮的家吗?
李母:是了,你是谁了?
郝老师:我是小妮的班主任郝老师。
李小妮:(欣喜地)郝老师,你终于来了,我可想你了!
李母:哦,郝老师哇!快请进,坐,坐!郝老师,你还没吃饭了哇?我刚下上的蛋,要不给你荷包上两根!
郝老师:不用了,谢谢您!(李母将手中的篮子和鸡蛋交给小妮)
李母:小妮,快去给郝老师倒上点儿水。
郝老师:这几天小妮没去上学,我来看看。
李母:哦!没甚事,我家小妮不上了。(李小妮表情沮丧)
郝老师:(惊讶、惋惜)您说什么?小妮不上了?
李母:是的了,不上了。
郝老师:(着急)小妮可是我们班的班长,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呢!您怎么说不上就不让上了呢!
李母:(满不在乎)啊,一个女娃娃家上学顶甚用了!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念的书再多哇,将来还不是人家的人了。再过上几年,给找个好人家嫁了,我家小妮就不愁吃穿了。
郝老师:嫂子,您这观点我可不赞同。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李母:要我说哇,那是时代不行了,男女才一样!
郝老师:我们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象小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李母:郝老师,你是不知道,我们家穷,除了种地,就指望他爹打工挣的那俩个钱了。现在我又怀上了个二胎,我们村的人都说是个男娃娃,将来我们两口子可就全指望他了。现在不赶紧攒上点儿钱,能行?
郝老师:嫂子,您还不知道吧,现在我们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可是完全免费呢,不仅不收孩子们的学杂费,还给孩子们补书费、生活费,对于特别贫困的学生还有助学金呢!
李母:(思考,疑惑)是了?真的不要钱?还有那么好的事了?
郝老师:是的,真的不要钱。(手机响)接完手机后,“嫂子,今天咱们先谈到这儿,学校有事叫我,我就先回去了,您再考虑考虑,我明天再来。
李小妮:(端水上)郝老师,您连口水都没喝,怎么就要回去了?
郝老师:好孩子,今天老师还有点事,明天再来看你!
李母:郝老师,你慢些哈!(小妮依依不舍地送老师)小妮,快去把那两个碗涮一涮。(小妮闷闷不乐地去洗碗)
[场景二](旁白)第二天上午
播放录音:
社员们注意了:申请特困户的家庭今天晌午以前把申请交回大队。
邻居王婶:(手拿申请表)狗剩家的,村长让我送表表来了,你赶紧填一填,我好回的交待村长。
李母:她婶子,你说,这狗剩儿不在,我又大字不识一个,这让谁填了,要不你帮我填了哇。
邻居王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还不如你了!
李母:(为难地)这可咋办了?
李小妮:(小心翼翼试探着问)妈,要不让我看看,我们在学校学了不少知识呢!
李母:(怀疑地)一边去,你能行?
邻居王婶:要不让孩子试试,你家闺女不是好学生么?
李母:小妮,那你看看会填了不?
小妮:妈,能行,我会填。(不到一会儿,李小妮就将贫困申请表填好了。)
李母:看申请表(其实也看不懂)让王婶也看,(得意地)呀!我闺女真还真是有文化了,一会会就把表表给填好了,看来这书也没白念么。
王婶:是的了,可不白念,你还不如让你家闺女回学校念书了。
李母:切,你先让村长去看看行不行哇。
王婶:那我先拿上去让村长看看,我走了啊!
李母:那你慢些,麻烦你了啊!
李小妮:(面对观众委屈地、渴望地)我真想回学校读书呀!
[场景三](旁白)第三天上午
邻居王婶:狗剩家的,你的表表村长看了,说是填得好了。会计让你赶紧去一趟大队呢!
李母:王婶,你等一下,我这眼睛也不知道咋的了,这两天又红又流泪,疼得不行,等我点完眼药水咱俩去哈!(李母从柜子里拿出两个小瓶,拿上其中一瓶点在了眼睛上。)
(懊恼地)都怪这狗剩,用完胶水也不说放好,害得我把502当成眼药水点上了。
邻居王婶:哎,你就不知道看一看再点?
李母:(叹气)哎……我不识字么,要不人家说:“没文化,是真可怕!”咱以前还不觉哩,看来这不识字就是不行啊!
王婶:就是,你看你连个胶水和眼药也分不清!小妮呢?咋没看见她了。
李母:我让她到街上买袋盐。
王婶:你的眼没事了吧,那咱俩赶紧走哇!
李母:等一下,我拿上钥匙啊!(出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摔倒在地,痛苦呻吟)哎呀,我的肚子呀,疼死我咧!
王婶:(不知所措,象热锅上的蚂蚁)这可咋办,这可咋办?
李小妮:(一进门看见母亲倒在地上,把盐一丢,着急地冲上去)妈,你怎么了?
李母:我肚子疼,疼死我了!
李小妮:婶子,您帮我看好我妈,我赶紧去小卖部打个120。
(旁白)(恰好这时,郝老师再次来家访,播放救护车声音,在众人和120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小妮把母亲送到了医院,经过救助,李母脱离了危险。)
[场景四]
(小妮扫地,李母走动几下后坐在凳子上)
郝老师:(拎着礼物上)嫂子,好点了吗?我来看看您!
李母:(不好意思地)郝老师,这五次三番地让你跑,咋还好意思让你破费咧!
郝老师:您别客气!小妮是个好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这么好的苗子就这样可惜了!不知道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李母:郝老师,不怕您见笑。我不让小妮上学确实是我思想落后了,经过这么多事,我也想通了:要不是我闺女有文化替我填了表表,那贫困申请也批不下来;那天紧要关头,要不是小妮打了120,说不定就摊上大事了。漫不说,国家还给咱出钱,就是不出钱,这回我也得让我家闺女上学了。
李小妮:(欣喜地)妈,您说真的?真的让我回学校读书?
李母、郝老师:真的!
李小妮:(欢呼雀跃)噢!我又能上学了,现在我就收拾书包去!
(快板):
王婶:惠农政策真是好,(合)真是好!农民心里乐陶陶,(合)乐陶陶李
郝老师:义务教育落实处,学费杂费全免掉!
小妮:农村陋习要去除,男孩女孩都是宝!
李母:老师几趟没白跑,(合)没白跑!我的思想转变了!(合)转变了!
(全体演职人员,鞠躬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