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小学信息技术《为演示文稿添加图片》听课反思

(2012-11-26 23:27:52)
标签:

太行联片教研

小学信息技术反思

三步导学

为演示文稿添加图片

教育

分类: 教研教改

 

 



《为演示文稿添加图片》听课反思

——太行小学信息技术联片教研有感

http://s10/mw690/506aa83bg7b23f638a1a9&690 

20121122,我参加了太行小学的信息技术联片教研活动,认真听了王秉军老师讲的《为演示文稿添加图片》一课,现将听课感受记录如下:

虽然原先的设想是同课异构,但是由于另一位作课老师高烧缺席,因此我们只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王老师的这堂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一、听课感受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以航天知识演讲为背景让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应用,学生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如何制作演示文稿的标题页以及丰富演示文稿的内容。王老师对于本课的处理比较有创意,他没有用课本既定的内容,而是选择了接近学生生活的“圣诞贺卡”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做贺卡来熟悉掌握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王老师的这种创新意识是非常值得倡导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将这种创新精神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课本,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2、以学生为主,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选用了“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逐层递进,设计条理清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多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地予以点拨及示范,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师生的相处颇为融洽。整堂课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比较长,教师的指导既全面又细致,任务的完成情况良好。

3、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检测导结部分,王老师设计了一个“贺卡比拼”的环节,利用课件出示设计要求:制作贺卡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搭配得当,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环节不仅对学生作品提出了明确的创作要求,而且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应该向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多探究,多尝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下课铃声响起时,王老师要求学生将打开的程序全都关闭,退回到桌面,将课本以及凳子整理好。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但使我从中感受到了良好的养成教育。

人常说:“习惯成自然!”正是在平时不经意的一点一滴中,孩子们的习惯早已养成。好习惯会使人受益一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以及负责任地使用网络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对于习惯的培养我们应该常抓不懈。

二、教学建议:

1、板书的设计

多媒体的介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然而,多媒体课件是否可以代替传统的板书,这一点值得推敲。

“三步导学”提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只有带着任务去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可是我们的课件在播放之后,就会进行到下一环节,如果没有板书的话,有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不太清楚任务或操作要领,从而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能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书面语言展示给学生,能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交代给学生;能明晰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开启学生的智力。因此,我认为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设计,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辅相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问题的设计

在民主导学部分,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得益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引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提问。(问题是由教师提?还是学生提?)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王老师非常善于发现问题,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但是对于提问方面稍显心急,对于这些问题,教师直接讲了出来,然后进行讲解演示。这样虽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但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预设,根据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在刚才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们会自己发问,同学之间能解决的,就让他们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拿来展示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干预。

3、小组的合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而榆次区正在试行的“生本课堂”正是让学生互作老师,使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参与学习,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

本堂课中,学生的操作时间非常长,个人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方面略显不足。

对于小组合作,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提出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合作,更要落实内容上的合作(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合理分配任务,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深化这种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个人英雄主义”(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掌控电脑,电脑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当陪衬),对于这种现象,可以给小组发讨论记录单,详细记录每个人的分工,将合作更加细化,落到实处。

4、         课堂评价

成功的体验,往往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交流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首先让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再让学生之间互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的评价应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多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对好的制作经验给予肯定推广,对不足的地方,共同出谋划策。通过比较,找出优点和差距,在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作品,不断提高。

5、         信息技术术语的使用

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术语的使用应规范、严谨。由于大部分信息技术代课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因此,在术语的使用上显得不太规范;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而使用一些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对于这门学科而言,我觉得应该在讲解示范时使用规范的信息技术术语,如果学生不太理解的话,可以辅以形象的语言进行解释,这样才能逐渐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规范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总之,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在一次次的学习与反思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在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立足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培养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而不断努力。

http://s3/mw690/506aa83bgcf67ab09e4d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