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丁玲》读后感

(2020-12-03 15:30:28)
标签:

读书

随笔

分类: 杂谈

  湖湘大地上,有两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是湘西凤凰的沈从文,一是常德临的丁玲。前者,是我一直膜拜的偶像;后者,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家乡英豪。

 沈从文的《边城》,让我对那茶峒充满了向往,虽至今没有去过,但翠翠和她那心上记挂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的人却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丁玲的作品,很惭愧一本都未曾读过,但家乡有座丁玲公园,前年夏天特意去过一次,遗憾的是,匆匆间与丁玲纪念馆擦肩而过。偶然得到沈从文的《记丁玲》,这才知道,两位民国时期的文人,曾有着那么深厚的友谊和交集。

久不读书的人,用整整一周的闲暇,认真的读完这本薄薄的书。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一个朋友对朋友情真意切的关心与帮助所打动,不断地为朋友间的分享与分担所感动。朋友应该是什么样子?也许就应该是当年沈、胡、丁那样子的吧。鉴于对史事的无知,又到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深为家乡两位文坛巨擘当年因志趣相投结下的深厚友谊而感动,更为后来因信仰不同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而唏嘘。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却又充满必然。《记丁玲》本是一爱书人淘来的旧书,发现淘重了,就把它晒到了朋友圈里,正好让我看到,我也就以爱书人的身份从高中时期的同窗好友那里得到了这本书。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精神,是作为一个纯粹的人不可或缺的品质,但拥有这种品质并不把它丢失在前行路上的人,少之又少。也许他们都是,也许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丢失了点啥,致使友谊烟消云散,曾经休戚与共的好友竟成陌路,这种结局,在我们旁人看来痛苦而又不解,在当事者,或许,不只是偶然的。

生于传统富裕之家的丁玲,接受了新式教育,拒绝了包办婚姻,勇敢地追求自由与自我,从一富家千金,成长为“文小姐”,继而成为“武将军”,若不是有非常的思想与胆略,坚定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前进的脚步就可以在任一挫折点停滞,从而沦为普通的凡妇俗女,而绝不会成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重要人物。 

丁玲的人生经历波澜壮阔,她的思想是惊世骇俗的,她是一位特立独独行的伟大女性作家。“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沈从文的告诫耐人寻味,可大师之“我”本就是我等俗人“照”不来的啊      

     ,你不是飞蛾,怎么可能明白飞蛾在扑向火光时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断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