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贫血是指营养成分的缺乏而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多发生于四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
时尚生活馆
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缓急有关,一般以面色萎黄或苍白,指甲、口唇、眼睑膜颜色苍白为主要指征。中医治疗咨询热线:0533-2774732。年长儿童可有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气短、困倦、乏力等。重症患者可见四肢浮肿、口腔炎、舌炎、口角浅裂、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表现;或可见皮肤干裂、爪甲扁平发皱或脆裂,毛发干燥脱落,甚则有出血、发热等症。
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补食,铁质或叶酸等营养成分摄入量不足;或因肠胃吸收功能障碍,或因肠寄生虫、慢性腹泻等导致损耗过多等均可造成营养不良性贫血。
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根据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骨髓显增生象,呈典型巨幼红细胞性生成,周围血象呈大红细胞性;MCV大于100立方微米,MCH大于32微微克;白细胞和血小板在重症病例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生化测定,如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测定同位素B12吸收试验、血清叶酸浓度测定、组氨酸负荷试验等均可鉴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还是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小红细胞,低色素,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骨髓铁减少或消失等,结合病史不难诊断。
现代医学对大红细胞贫血主要治疗原发疾患,补给维生素B12、叶酸等,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补充血钾等补充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对缺铁性贫血主要用铁剂口服或注射,效果也不很满意。
中医把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归于“萎黄”、“黄肿病”、“血虚”、“疳证”等范畴。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喂养失当,或调护失宜,或诸虫寄生,或药物损害均可造成本病,本病多属心脾亏虚,若久而不愈,则可穷及肝肾,而造成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在线咨询详细的中医中药治疗:http://www.cn939.com/gbook/。如证属脾胃虚弱者,治宜健运脾胃,益气养血;证属心脾两虚者,治宜滋养肝肾,补益精血;证属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血。并强调改善喂养方法,慎用药治,预防治疗寄生虫,及时医治各种病患,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小儿食欲和吸收功能等。
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用中医中药治疗完全达到治愈!
信息参考:http://www.cn939.com/yinanbingjianyao/erke/200410/20041031121026.htm
专家预约、咨询热线:0533-2774732
强直性脊柱炎专题
强直性脊柱炎的精彩问答
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保健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古方中医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题
呼吸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妇产科疾病
肿瘤科疾病
儿科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我要咨询:求医问药
信息由中国中医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