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常泛指营养物质的全面缺乏,以致能量不足。一般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进行性消瘦,生长发育停滞,同时伴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及抵抗力低下,引起各种并发症。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
临床上根据症状与体征分为轻型与重型。
轻型:体重比正常者减少15-25%,精神尚可,皮肤弹性稍差,腹部皮下脂肪少于0.8厘米,器官功能改变不明显。
重型:体重比正常减少25%以上,精神萎靡或烦躁,皮肤弹性差或消失,腹部皮下脂肪层几乎完全消失,头发干枯成束,四肢常易挛缩,体温低予正常且不稳定,腹部胀大,腹壁静脉曲张,器官功能紊乱,易吐。易泻或便秘,常继发呼吸道,口腔、泌尿道感染,易发生皮肤溃疡或褥疮,并可合并多种维生素缺乏的症状。营养不良常可合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水肿,鹅口疮。肺炎,中耳炎。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饮食不当,消化系统疾病导致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某些消耗性疾病使组织对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利用加速,都可导致营养不良。另外,早产,双胎或多胎儿先天不足,生后营养需要增多但消化力薄弱而致病;也可因喂养不当引起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诊断不仅要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须明确发病的原因。根据体重减轻和皮下脂肪层消失程度、器官功能减退,可作初步诊断。进一步尚须了解出生史、喂养史及有无先天畸形及慢性感染史。
现代医学对营养不良的轻型以调整消化道功能、补充营养为主,并消除病因。重型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器官功能,提高食令人欲,促进消化。
营养不良在中医临床中属“疳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成疳的原因主要是禀赋较弱,哺乳不当;饮食不节;恣食肥甘;病后失调,或为药误。“疳皆脾胃病,亡津液所作也”。
小儿脏腑柔嫩,脾胃容易受伤;脾胃损伤则导致消化吸收及运化功能障碍,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脏腑,肌肉,四肢百骸,影响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以致百病丛生。疳疾的形成,此乃关键。
小儿营养不良用中医中药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痊愈!
信息参考:http://www.cn939.com/yinanbingjianyao/erke/200410/20041031110321.htm
专家预约、咨询热线:0533-2774732
强直性脊柱炎专题
强直性脊柱炎的精彩问答
强直性脊柱炎的预防保健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古方中医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识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题
呼吸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妇产科疾病
肿瘤科疾病
儿科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我要咨询:求医问药
信息由中国中医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