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溶血性贫血?中医如何治疗溶血性贫血?

(2008-03-28 11:13:35)
标签:

健康

养生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

分类: 疾病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一种贫血。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决定于溶血过程的急性或慢性。急性者起病急骤,伴寒颤、高热、乏力、 恶心、呕吐、腹痛,腰背肢体酸楚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休克、 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衣竭。有严重贫血及黄疸,常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慢性者起病缓慢,常伴有疲乏、头晕,活动后心悸气促等一般贫血症状。有轻中度贫血及黄疽,肝、脾肿大。长期慢性溶血可继发胆结石及肝功能损害。
    现代医学认为,溶血性贫血病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两方面。前者多与遗染因素有关,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后者可见于细菌性感染,寄生虫病(如疟疾)、铅中毒及蚕豆病。
    溶血性贫血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血象特征是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为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血清非结合疸红素及黄疸指数增高;粪胆原及尿胆原排泄增多等。为明确溶血的原因,需作溶血性贫血的特殊诊断性试验。
    现代医学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应尽量除去原因。严重者可适当输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可行脾切除手术。蚕豆病输1-2次血即可好转,但日后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或再吃蚕豆,以免复发。
    溶血性贫血在中医学中多属“黄疸”、“虚劳”范畴。脾胃功能不健,不能生化气血,气血虚而难复,则有头晕,疲乏、活动而心悸气促等贫血症状,严重者肾阳不振,阳不生阴,以致阴血不能生长。脾不健运,水湿停留,郁久化热,湿热熏蒸,胃浊上逆引起恶心、呕吐、 发热、寒颤。湿热交蒸,胆汁外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黄疸日久, 湿浊蕴聚气血不和,故肝脾肿大。治疗上必须先清热利湿,然后再益气健脾补肾。

溶血性贫血采用中医中医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

点击连接查看中医中药治疗溶血性贫血疗效:

http://www.cn939.com/yinanbingjianyao/xueye/200410/20041030201613.htm

专家预约、咨询热线:0533-2774732

眼科疾病    口腔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题    循环系统疾病 尿崩症专题

  肝豆状核变性专题     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专题    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症)    强直性脊柱炎专题

信息均来源:中国中医网     我要  求医问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