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是正在发生

标签:
静老师王静形象顾问北京静形象《甲壳虫》杂志时尚 |
分类: 典雅静界-时尚媒体合作 |
王静,著名形象顾问、培训专家,纽约国际形象顾问学院毕业,中国实战形象顾问团队领军人物,北京静形象顾问培训中心首席专家。多年从事形象顾问与教学工作,培养了千余名专业形象顾问。2005年首创研发了适用于中国人肤色发色特点的自然光色彩诊断工具,在业界引起轰动,并广为使用。
是观察者,也是记录者
在国外已有60多年历史的形象顾问行业初进中国是在90年代,并以色彩概念最先落土,“当时国内的环境还无法全面吸收接纳系统的形象体系,而色彩是最能被大众直面感受到的,并且指导性最强,所以直到现在色彩师仍是最被广为认知的。”
以传播美丽为事业的王静女士很乐于接受我称她为国人形象演变的观察者与记录者,并且补充道:“我也是一个受益者”。如果不是赶上90年代的纺织工业萎缩期,学习染织美术的王静可能会从事面料和图案美术工作;若不是受国内形象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影响,或许她还在继续曾经8年的广告人生涯。而今天她是形象顾问静老师,并且刚刚完成排得满满一周的形象培训课程。
“近几年关于形象培训的需求很多,是国人形象意识的一个跃进。”在03年王静从业的最初,她的一片热情常常对应着教授对象的些许淡漠,而今天,培训和讲座占去了她工作表的一大半。“在我的工作中,深有感触的是职位越高、越是社会精英的女性对形象关注越多。
最早寻求形象咨询的正是来自国内首批外企的职业女性,职业感使这一群人率先意识到与国际接轨的着装规则,并以美好、得体的形象为事业创造了更多机遇。”从单纯打扮得好看到深层次的个人气质挖掘,也是国人形象意识的一次进化。“在推崇内外兼修的今天,对于形象的塑造绝不是流于表面的扮靓功夫。”
“几乎所有今天我接触到的女孩子都在减肥,但同时十分注重曲线,回顾过去,类似的形象变化的动态更加生动。”80年代的时候,女装都带着厚厚的一层垫肩,线条是硬而直的。“现在女性比较追求的S型身材,在那个时代的服装包裹下是看不到的”,“当时的女性渴望工作与生活中的平等,她们将自己扮得硬朗并从中得到社会心理上的认同感,几乎所有女性美的特征在那个年代都被淹没了,女权和服装元素划上了等号。”
而谈到一些更早的记忆片段,王静的体会更多来自母亲一辈,“儿时感受到的美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五六十年代,形象还不成为一个概念,衣服也不是以展示美的目的而存在。但一些悄然的变化却在70年代发生着,在物以稀为贵的环境里,往往格外激发人们心灵手巧的扮美能力,“那时我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妈妈亲手做的,领口常常有醒目的手绣的花朵,虽然不常派上用场,但那漂亮的样子至今难忘。
在暗淡朴素的70年代,一件漂亮的花衬衫所能激发起的兴奋感是现在的环境下难以想象的。”当王静正走在大学校园时,正是90年代初时装发展的一段鼎盛时期,那时美的标准已然不同:“无论是服饰还是妆容形象都有着时髦的范本,人们每天迎接着变化”,然而物质的丰富也催生出茫然,“人们追逐时髦,同时也陷入盲目的误区。那个时代,一种款式就可以让一个设计师一夜成名,缺少个人风格的流行充满了可复制性。”
从新千年开始,整个中国都在发生着骤变,这也体现在形象方面。“经济的发展和资讯的发达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形象意识。我们随处获得最新的时尚信息、轻松购买当季最新的产品,每个人可以从中摘取最适合自己的,性感的、简约的、中性的或复古的元素,多元化与个性化从未如此的精彩。”
而另一方面中国元素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中国面孔的模特被大牌争相启用、中国明星跃居好莱坞一线……那些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和元素正在拥抱着世界,“中国元素和中国形象会达到一个爆发式的影响力度,但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大众主体才是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
有过出国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衣着讲究、妆容精致的亚洲女性出现在其他国家,通常情况下她们会被认为是日本人或韩国人。为什么中国女性的形象辨认度仍然不够高?原因就是被王静多次强调的细节功夫。“就拿服装做工的例子来说,一个丑陋的线头会完全破坏掉你精心塑造的形象。
精致的细节可以使中国女性拥有更高的辨识度,做好每一个形象上的细节,就会达到衣人合一的和谐完美状态。”设想下一个十年,王静期待中国会出现更多形象优雅得体的女性,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国人对形象领域的更多需求。对于王静女士来说,最美的一切正在发生,而未来的变化,她将继续记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