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仁川,中国篮球的恶梦才刚刚开始!

标签:
体育 |
http://s5/mw690/001tiJGWzy6I7SkjArid4&690
而这一切皆拜红红火火CBA所赐。纵观CBA联赛,“国人花钱搭台,外援登场唱戏”已成不争的事实,手握无限开火权的外援一内一外,威风八面,一干国内本土球员“众星捧月”似的环绕在他们周围,给他们挡拆,喂球,顶着“大明星”的光辉,干着“跑龙套”的脏活、累活。每到关键时刻,决定比赛胜负的往往都是外援。遇到困难找外援,球员们失去了主动承担大任的勇气;输掉比赛赖外援,球员还失去了把球队扛在肩上的责任心。
为了追求CBA联赛的一时繁荣,为了造就火爆的球市,CBA一再放宽外援政策,默认各俱乐部间的“军备竞赛”,外援年薪从当初的几万美金,到如今动辄数百万美金,CBA联赛就这样变成了前NBA球员的淘金场,那些被各队视为“救世主”的外援,在球场上叱咤风云,“玩爽了”的同时也“赚翻了”。由此带来的直接危害是,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严重缩水,煅炼成长空间被无限挤压。
上赛季CBA冠军球队只有蓝领球员翟晓川一人入选国家队,亚军新疆也只有队内第四的分手西热力江入围。无论内线还是外线,与外援直接对抗的绝大多数都是外援,在CBA的赛场上,我们的球员正在逐渐地边缘化。放眼如今的CBA联赛,本土球员的作用正在被逐渐边缘化,过去的一个赛季,联盟得分上双的94人中,本土球员锐减到了只剩25人,仅占总比例26.5%。
在这组惨不忍睹的数据面前,我们无法知晓,这到底是谁的联赛?谁的成长的平台?这样的联赛如何能培养得出核心球员?这样的联赛虽然更好看但能否更长远?这样的联赛能否推动中国篮球全面发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那么改变势必是必然。
中国篮球联赛可以改变吗?
有些人认为,中国篮球问题出在青少年基础不牢,其实不然。事实表明,中国青少年篮球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在亚洲更是“鹤立鸡群”拥有着压倒性优势,一批又一批有天赋的孩子被人们誉为“希望之星”,然而,当他们最终进于CBA联赛这个“温水煮蛙”的大环境之后,渐渐地便蜕变成了平庸之辈甚至淡出了人们视线,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篮球的真正问题出在CBA联赛。
其实,一切都为时不晚,输掉底裤的中国男篮可以帮助中国篮坛抛开私心杂念,认真深刻地反思和学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所谓不破不立,我们已经不是亚洲老大了,那么我们向亚洲老大学习一下吧!
近年,伊朗男篮快速成长,如今已替代中国成了亚洲真正的霸主,而反观伊朗篮球联赛,无论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中国如火如荼的CBA联赛。然而,伊朗男篮又凭借什么在亚洲傲视群雄?原因很简单,因为伊朗联赛更加务实。伊朗的职业联赛规定,常规赛阶段每支球队只允许签下一名外援,只有进入季后赛的球队才能再增补一名外援。正如一位伊朗篮球人士所说的那样“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球员涌现,而不是让一些过气的外援拿到漂亮的数据。”。
CBA联赛对外援的过度依赖,如同梦魇般侵蚀着中国篮球的躯体,短短五六年时间,中国篮球人才巨大的断裂面便残酷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国中生代球员们,在国际赛场上俨然一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青涩模样。
对于关心中国篮球的人们来讲,一方面他们期待NBA那些身体素质出色的外援给联赛带来的精彩,另一方面又为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的“坑爹”表现怒不可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是时候该有所取舍了,如果我们习惯于欣赏昙花的的炫丽,那就不要去报怨这种快感的短暂,当我们今天依赖和倚仗着一帮外援呼风唤雨的同时,就要作好明天在国际赛场上被人揍得鼻青脸肿的心理准备。
在中国篮球走向职业化和市场化道路之后,中国篮球从亚洲之巅逐年衰弱,在国际赛场上洋相出完,颜面丢尽,而面对中国篮球这种满目疮痍的局面,中国篮协的官员们趋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这种窘境熟视无睹,没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也没有作出任何针对性的变革,更没有人因此丢掉乌纱帽,反而一个个风风光光地招摇过市,这其中的蹊跷,着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前,中国篮协将今年CBA的外援政策,调整为各队末节只能用单外援。然而,“四节六人次”的外援政策依旧不存改变,外援上场总时间也没丝毫缩水。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决胜的第四节的微小改变总是看到了改革的方向。
外援给CBA联赛注入的活力和精彩毋庸置疑,但过度使用外援给中国篮球发展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是时候该作出改变了,适当减少外援的上场时间,并不意味着失去比赛应有的精彩,相反会使CBA联赛更趋激烈和更加真实,会让更多的中国球员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让CBA联赛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篮球人才的砺练场。什么时候,当CBA的精彩不再是外援独秀的舞台,什么时候,中国男篮的复兴才会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