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墓碑!》

(2010-08-08 16:53:46)
标签:

杂谈

 

 http://www.cnr.cn/junshi/jstp/xwxc/200904/W020090401551330777796.jpg

 

《墓碑!》

 

荒芜的铁买提达坂,

颤栗了,黄羊的脚步;

逶迤的九曲十八弯,

疲惫了,鹰隼的翅膀;

只有,那条血凝的天路,

倔犟的,向天山之巅延伸。

当年筑路壮士的骸骨, 

匍匐成,尊尊斑驳的路碑,

引导人们,一路前行。。。。。

 

在巉岩高耸的乔尔玛,

一个汉子,用滚烫的生命,

将逝者的坟茔终身陪伴。

任塞风如刀,催老了容颜,

任狼侵寒扰,枯守着“忠义”。

二十五载岁月的墓前相随,

只缘于,对那只馒头的感恩!

 

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守望,

这是,高尚与高尚的对话。

当人们大口喘息在名利路上,

而你,却将淡泊燃成诗行。

当欲魔,吞噬着一切善念,

荒野中,你躬伏扫墓的孤影,

分明就是,一座够动的碑!

 

冬的步履,还会挟着寂寞来袭

乔尔玛,又一个大雪封山的季节

烈士的墓园前,那件泛白的军袄,

是否还能,裹严你孱弱的身躯。。。。。

 

 

 

 

后记:

   新疆独库公路全程三百余公里,当年为打通这条贯通南北疆的战备公路,一百八十余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平均两公里牺牲一名军人。这条路故又称为“英雄路”。

   1980年4月8日,修筑天山公路某部2团2营被暴风雪围困,战士陈俊贵奉命随班长郑林书、副班长罗强和战友陈卫星携带武器和20多个馒头,到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传达命令。途中被大雪围困,他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连走带爬三天,筋疲力尽。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拿出了最后一个馒头。郑林书说:“分着吃谁也走不出去,陈俊贵是新兵,年龄最小,馒头给他吃”。命令陈俊贵吃掉这个馒头。后来,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分别牺牲,陈俊贵和陈卫星晕倒在雪里后被哈萨克牧民所救。

 退伍后,陈俊贵无法忘却班长的救命之恩,为了减少心中的愧疚,出于对吃掉那只馒头的深深忏悔和对班长的感恩,1985年冬天,陈俊贵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妻子从东北又回到了班长当年埋葬的地方,一个叫乔尔玛的荒芜深山里,为班长和战友们义务守墓,这一守就是二十五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