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琪轻轻地走了,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009-10-10 03:58:23)
标签:
国家琪情感 |
分类: 爱拍背后 |
今天不说节目,只想跟朋友们聊一聊我感受到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昨天下午,《爱拍电影》的伙伴阿懿进到办公室,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家琪走了”,然后就默默地走开了。我们办公室里叽叽喳喳的热闹好似瞬间冻上了,没来得及冷却,就直接冻上了。
就在午饭前,还在与同部门的荷、《爱拍》组的制片人“大头”、阿懿他们一起聊着家琪的事,还在想能为她近期的治疗做些什么。可一顿饭的功夫,这些话题全然毫无意义了,家琪人已经不在了。。。一个花季少女,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就那么轻轻地、安静地永远地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世界和爱着她的人们。真的不愿去相信,表面上还平静地跟同事们一起回忆这个女孩,替她可惜,可心里却淌着泪。
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
国家琪,熟悉《爱拍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她的名字。活泼、美丽、有才情的家琪是武汉大三广告专业的学生,也是校园内带给所有人快乐和鼓励的广播站的播音员。每次播音结束,她那句甜美的“明天再见”总让师生们对明天充满期待。可是,2008年3月,年仅22岁的家琪被检查出身患白血病,家里无力支付高昂的骨髓移植手术费,最佳的治疗时机又迫在眉睫……
这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殷博带着他的摄像机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他根据“琪人琪事”在短短一个月间,自编自导拍摄了一部电影短片《明天再见》。为了专心拍摄,他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正是这样一部小小电影,呼唤起千万人伸出援手,奇迹般地延续了一个正值青春花季却身患白血病少女的生命。一时间,校园里所有喜爱家琪、关心家琪的同学、老师都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她。短片的播出一时间轰动了校园内外,更多的人知道了家琪的情况。到2008年11月底,竟然奇迹般地集齐了家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几十万元费用。
就在今年6月份,我们《爱拍电影》播出了这部短片后,还得到了家琪骨髓移植手术顺利,已经出院的消息,大家很为她高兴。很快,9月份一部新的电影短片又诞生了,很多关心她的朋友还在期待这部短片在我们的节目中播出,以唤起更多人多她的关爱。但,病情无法控制,一切都来的太快,家琪没能走得更远,不过,我们都相信她走的很安然!就像她在自己博客中曾经写到的:“感染(2009-09-22
23:16:00)
是啊,谁会责怪这样一个柔弱得不能再柔弱的女孩子呢,她自己罹患重病,却还想着别人的感受。她用柔弱的身躯与病魔抗争,不断地用她仅有的力量来鼓励身边的人去热爱生命,也感动着每一个知道她故事的人。
家琪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我最最亲爱的朋友们,我今天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奇迹的话,都是你们创造的。我的坚持除了父母亲人和帮助我的人。我更为你们而坚持。”
这样一个女孩,她的离开,一定会牵动着千
万人的心。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昨天下午还有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正紧张地筹备和排练着一部话剧《想说爱你》,因为本月11号就要在中戏剧场上演了。这是大家为家琪募集治疗费的公益演出。他们都是被家琪的个人魅力所深深打动的支持者。我和荷一起来到了他们排练的现场。初次见到了这个话剧的导演伟伟。
大家好像老朋友一样,握过手,就开始促膝长谈。
开场白是“家琪走了,已经知道了吧?”
“嗯”......
“咱们能够得以认识、相见,也是因为家琪的缘”......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原来伟伟也不曾与家琪见过。也只是通过电话建立起的友谊。但这份友情却是那么笃深。
伟伟从因为要录制节目来帮家琪完成一个心愿,而和家琪成为了朋友。很多时候,家琪都把自己的快乐与伟伟分享,当然了,有一些小郁闷她也会轻描淡写地和伟伟说,伟伟也总是鼓励她。但伟伟说,始终没有勇气把国家琪这三个字存在电话本上。因为他怕,有一天家琪走了,忽然翻到这个名字,会承受不住。
聊着家琪的过往,聊着与她有关的点滴。聊着这部即将公演的话剧。
本以为,即使知道了家琪的故事,但见多了生离死别的自己,不会因为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孩子动情、稀里哗啦地流泪。而当彩排开始的时候,演员们动情投入的表演,再现了家琪住院期间的那些情景,再现了家琪真实的内心独白,我终于无法抑制住因感受到的——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落泪。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感受。
心想着刚刚离去的这个女孩,她会不会也在那房间的某个角落,微笑地看着她自己的故事呢。
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家琪一定是希望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即便平凡但其实却是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种种美好。
在这样一个夜里,我独自坐在这里,品读着家琪的博客,一字字,一句句,有智慧的箴言、有对病魔勇敢的抗争、有幽默的自嘲、有愤怒的驳斥、有可爱细碎的念叨、有无尽的牵挂和不舍
。。。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女孩子,她是怎样的让人怜爱。而鲜活的她一定具有某种深深吸引旁人的魅力。
从家琪的博客上摘了些她的文字:
狗狗要乖呀(2009-09-30 14:32:11)
我累了,回家了。
回到一千八百公里以外的家,说真的,我对自己够狠的,但是所谓坚持不是口号,更不是一厢情愿,它的成本太高,我付不起,我不知道回家会是什么状态,甚至能不能安全抵达,但我知道回去了就断了很多机会和念想,就意味着等待死亡的来临。果然,半路上就高烧,回到家已是39度多,但内心无比愉悦,就那样静静睡去,内心平静,“这样一直睡下去该多好啊!”爸妈当然着急想立刻去当地医院,我的一再坚持才留在家里,我说过我最后的愿望是还能回家,洗个盆浴,当晚妈妈就刷起家里的小浴缸…凌晨不知道几点的时候我的高烧居然自己又慢慢退下来了,早上恢复了正常,我的小命儿啊!就像一条名贵的无比忠诚的狗,可我实在养不起她,一次次将她送走,第一次是四个小时的路程她找回来了,这一次千里之外,没有任何处理,她气喘嘘嘘又找回来了。我该拿她怎么办呀!我现在又在当地医院治疗了,回家各方面倒是都方便,但治疗一点都不专业。
不知道是不是心情好的关系,回到家胃口大增,终于又吃到了小苹果,还有多汁的香水梨,家里的葡萄也格外好吃,朝鲜的各种美食又便宜又正宗,说到吃我又要滔滔不绝了,但是我不知道我的能力还能不能把狗狗养活,亲爱的狗啊!你若真的那么忠诚就不要那么娇气了,我们走哪算哪儿。
有腥味的春季(2006-03-02 19:45:13)
又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洁尘的书,的确有点兴奋,虽然连她自己也承认她的东西复写得太多,迷迷糊糊的主观感觉太多,但我还是本能的喜欢她。也不犹得惊诧这所古老的图书馆,据说藏新很少的它怎么会有这么多她的书呢,这是本小说,《中毒》。说不出它的妙处,但也能和它建立起某些认同感。关于卑微的爱情。看后有种虚脱的感觉,莫非是快餐文化?这本书一个下午搞定,主人公被爱情,所谓的爱情托得很累,但我看起来倒还轻快,而且是那种一下能看到底的书。比起慕名而拜读的福克纳的《再见!摩西》我不知道有多快活,所以那本已经被我束之高阁。最近还心血来潮,每天有空就翻几页《红楼梦》真的是极美极细致的呀,看得津津
有味,该买本装斟不那么隆重,手感舒适的闲暇翻阅才是,看,真叹服我的雅兴。每次去图书馆都是怀着一种无比神圣的心情,绝对不虚夸,象买衣服一样,心中暗自期待能发现我所中意的。我只用食指在作者那一位置沿着书架那么一溜。眼熟的停驻翻看一下。就是这样……说实话真对自己这种行为感到懊丧,这样急功近利,我也在幻想着猎奇的方式来接触一下新的名字,纯文学,或那种能厚得砸死人的大书。可实在是不够自信吧。而这些熟悉的名字也是
从散文中,书评中或是周围朋友那里听到的记下的。
今天卓越的包裹到了,还是象高一那时候一样的欣喜。里面有6盘DVD,两本诗集,红蓝两卷,还有一本美食随笔。这些都将成为我的不动资产,哇,加上家里的,今后要买的,好大
一笔,是要陪伴我一生的,真有安全感。
来工作室开会的路上,我嗅到了一种潮潮的,软绵绵的,甜腥的气息,就像来武汉刚下火车的那种味道,春天真的来了,据说夏天会一下子硬生生的砸下来的,不过还是盼望它快点掉下来,我就可以穿漂亮的彩色的衣服了。
双手合十,为家琪祈祷!一路走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