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通心
(2011-04-23 18:42:21)
标签:
信任通心相遇狭窄山脊杂谈 |
分类: 通心-2011 |
当自己略知全人心理学的“通心公式”时,乐意将自己在独处与交往状态中遇到的人和事的敏感“概念”作连接。为着这“概念”体验自在与不自在的感觉,有趣、好玩。今天与您分享“信任”。
我感到:信任有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有自己对他人的信任,还有他人对自己信任的信任。
信任,是从“我—你”关系中呈现出来的问题。
信任,是需要完全的信任,就像“手指”与“手”的相互关系。
“我”信任“你”,是“我”的状态;
“你”信任“我”,是“你”的状态;
“你”信任“我”的信任,是“我--你”的状态。
“我—你”的信任状态呈现出:
——相遇;
——共存;
——通心。
如果“我”是一个主动的“通心者”,“你”是没有学过通心的“被通心者”。
有一天,“我”让“你”做一件事,言行一致地表达出对“你”的信任,“我”告诉“你”的时候没有顾虑、很坦然。但是“你”在接受这件事的时候,感觉不到“我”对‘你’的信任,而且对这一信任感到不自在、有些纠结。
假如:“你”是一位学习了通心的“被通心者”。
“你”可以做一个“被动”的“通心者”体验。
当初,“你”接受“我”信任的交给你做的事,可感觉不到的信任,反而感到不自在,自己与自己纠结。
结果“我”信任“你”的积极行为,成了不通心的、无效“积极行为”。
现在作为“通心者”,“你”寻找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感受到他人的信任?这事为什么感到纠结、不自在?
在信任问题上是否存在没有发现的“盲区”?是否存在还没有放下的以往经历中的情结问题。
(推荐:若有机会、“你”再请心理专家做一个关于这方面的心理探索。)
目前,“你”初步感到不自在“我”的信任,“我”认为:可能是定位问题。
“你”没有把自己的位置弄清楚,“你--我”关系不明,边界模糊,发生一定畏惧信任心理。
作个比喻,“你”就像“手指”在为“手”做事情,“你”不知道自己是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还是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十个指头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能力不同,而且分工不同,甚至表现出用力方向都不一样。
假如“你”是“左手的大拇指”,“你”在“手”中,只能(相对而言)做“左手的大拇指”的事。如果越位,立场不清晰,就会发生纠结、甚至受伤。
“你”可以静静地看着“左手的大拇指”所在的位置,注意它形状、大小、特点,观察它如何用力,试一试它的力量怎样?它们是否各司其职的执行“手”的协调一致行动?
“手”信任“手指”。
现在“你”能感受到那时“我”对“你”的信任;
现在“我”能体会到那时“你”不自在“我”的信任;
现在“我—你”体验到相互的信任——“我—你”在“狭窄山脊”相遇,体验神奇通心乐趣。
真正的信任是通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