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断句与歧义
(2011-03-31 17:32:03)
标签:
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断句意义文化 |
分类: 休闲解闷 |
标点断句与歧义
“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多有银帛收入断绝子孙忤逆祖宗保佑年年如此。”
祭文的原意是:
“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多有银帛收入,断绝子孙忤逆祖宗,保佑年年如此。”
谁知到祭祖的时候,他儿子却念道:
“望全家福禄不见,鬼怪病痛多有,银帛收入断绝,子孙忤逆祖宗,保佑年年如此。”
本希望祖宗保佑万事吉祥如意,但由于标点放错了位置导致断句错误,美好的希望完全走向了反面,真是悔气重重!
可见标点符号的使用既有帮助理解意义的功能,又有语法功能。标点用在不同的位置上,话语就有不同的语法形式和语法结构,从而也就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如果表达者在书面语中不用标点或者在口语中不能准确表达语气停顿,就会产生歧义。这是不用标点的消极作用。再如: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段话本来是逐客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本意是即使天在下雨,也得请这位令人生厌的客人走。但是客人却赖着不走,于是他读道: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样一来,逐客令便变成了留客令。
一个人为了赶别人搬家,用了一个无赖之法,在人家的门口贴了一副对子:
此地安能久在
妻子好不悲伤
意思是:你在此地不能久住了,否则你的老婆儿子都会悲伤的。但是,豁达的主人却轻轻地用了三个标点,把这骂人的对联的意思完全改了过来:
此地安,能久在。
妻子好,不悲伤!
但有时候,表达者会在书面语中故意不用标点,或者在口语中故意不用语气停顿,借此造成歧义,以产生一种幽默意趣。记得在上初一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要求加上标点以断句,只要能表达出一定的意思就行:这题是:
今年时运好霉气全没了把猪喂成象老鼠全死了
有的同学是这样加标点断句的:
今年时运好,霉气全没了。把猪喂成象,老鼠全死了。
而有的同学却是这样断句的:
今年时运,好霉气全没了。把猪喂成象老鼠,全死了。
这两种断句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老是却说这都是对的。老师是借用这个例子要说明:不同的断句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要想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要准确使用标点以断句。
可见,利用标点以示停顿是一种表示语法形式、语法结构的手段,也是一种表达不同意义的手段。我国古代的典籍无断句标志,因此后人因断句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