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2020-12-10 16:20:56)
标签:

杂谈

分类: 研究与思考

【研究与思考】

作为人民币首套元角硬币的1980年长城币套装的真实情况一直都是探讨的热点,许多人发表文章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解之谜。

虽然美国评级币公司给标的风格摇摆不定,绕晕了一些人,但NGC在1980年长城币的评级中所圈出的MS-PL级,可谓是一大亮点,应该成为我们寻觅宝贝的指针,这是最为走捷径的方法了,参与评级的钱没白花。

我的这个说法,显然是在否定小黑本为第一批次生产的基础上说的,换言之,我们圈内一直流传的小黑本是整个1980年长城币的鼻祖的说法是不严谨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只能说是鼻祖“之一”。或者说是小黑作为样币,地位崇高,给人的感觉就是最早生产的。

我曾多次发小短文,提醒朋友应该注意NGC给出1980年长城币的PL级标币,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不能彻底分清1980年的长城样币(小黑本)、七枚装蓝本、七枚装黑本等几种本册之间的生产先后顺序,包括甄别,仍是一笔糊涂账。

虽然有人根据造币厂资料得出“结论”,说小黑本是整个长城币第一批次铸造的,但我仔细又看了造币厂资料、老专家写的书,我觉得1980年长城币的动意立项、主要时点、设计者、指定厂家、先沈阳后上海、先无砖后有砖、部分版别发行量已经搞清楚了,但要判定1980年长城小黑为第一批次铸造、以及如何区分各种本册的特征等观点,证据明显不足,下结论为时过早。

我的理由如下(参考所附相关图片):

一、晴天霹雳的一个官方说法:七枚装排在了四枚装的前面,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官方公开在讲铸造1980年长城币的时候,是由原央行副行长马德伦主编的《中国名片人民币》书里,说沈阳厂在1980年初利用休息日进行生产,注意我打的蓝、红两个大箭头,反尔“7枚”装还跑到了“4枚”装的前面了,那么,我们怎么能肯定小黑是最先生产的呢?再看我标注的A句,这句显然是指小黑,但B句里有“同时”的字眼,这表明了整个1980年长城币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的。(其中沈阳厂按上级要求,装帧了数量2万的小黑,注意,这个所谓的2万仍没得到可靠证据,我每次写到这里心里都有点发虚,只是民间的推测)。

二、现代钱币网曾有国徽拉丝无砖镜面的整卷801出现(公开拍卖),印证了造币厂老人回忆文章里说的曾挑选“质量好”的装帧起来的情节,至少说明了质量普通的也同时铸造好了,也说明了801并不是所有的半精制全部采用金银币制造和包装的办法和形式。

三、关于造币厂老师傅回忆“挑选”这一细节我最感兴趣!什么样的质量才是1980年时造币厂人士口中的好币?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后来,综合原封本册、评级标签、裸币实物状态等情况,所谓“质量好”的原来就是底板平整、国徽拉丝或喷砂、镜面、无砖的一类币,与后来NGC给出的PL标的币况大体是一致的。

按马副行长书的说法,我们完全有理由理解为7枚装的本册是于4枚装的小黑之前生产、装帧的,只是7枚装被压一压,須等样币先发出去,才可推出7枚装,这完全符合人民币发行管理规定和基本常理的。因为,有一种最可怕而实际存在着的情况,即造币厂不一定就先装帧最先生产出来的成品,也许先生产的成品会库存起来,反尔先装帧后生产的,大家不要忘记,我们造币厂还有肩负和承担着部分货币基金库(代理库)的重要职能。所以,造币厂为什么会按我们币友想象的一定是先生产就先装帧的思维去进行4枚套装、7枚套装、8枚套装等等产品呢?以前看过我指的蓝、红箭头的朋友,应该想过为什么老马会这样写?简直是把我们固有的4枚装为第一的观点从头到脚浇个透凉吧!假如老马是说4枚、7枚装的顺序的话,那么,小黑系首铸的说法就更添一锥了。

也许,有人会说老马行长的书写错了,但我认为恰恰相反,造币厂志书严格来说都是保密的,老马的书是公开出版物,印钞造币涉及保密法,审查极其严格,或许是时过境迁,1980年长城币内幕或许真的就是7枚装才是最早“整装待发”的,遗憾的是央行有人发现还没有样币啊!总行紧急叫停七枚装,先让四枚装作为指定样币(几年前,我最早提出“指定样币”的概念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紧急下发全国,7枚装相当于慢车,必须让快车小黑先通过。还有一种可能,小黑的生产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跨了年度慢慢咔嚓的,这一点是有客观根据的,有消息说内蒙古阿拉善盟人行中心支行在1982年7月仍下发小黑,也就是说可能小黑先生产一小部分发到北京总行、省级分行作为急先锋的一种标志而已。后期年度内装帧的小黑筛选标准,仍然是国徽拉喷、镜面、平整,但如果这样,或多或少应该混入有砖才是?但至今没有发现有砖的小黑。或者造币厂把要装帧的1980年生产的小黑暂时存了起来,安排平时见缝插针、滴滴答答式的跨年进行的?

面对这个非常复杂的难题,其实我们不必纠结和困惑,很简单,除原封的1980年各种各样本册不能再拆,当我们遇到破烂本册、已经人为拆开、不明裸币的1980年长城币壹元时,第一要务就是先看国徽是不是拉丝或喷砂?底板是不是镜面?是不是无砖?这些元素便是当时造币厂“挑选”装帧成册的标准。当然,毕竟是人工操作,在原装的本册里,也存在少数例外,比如国徽拉喷不明显等,送评自然就得不到PL标。

另一个问题,在1980年卷拆和零散裸币中,为什么有的币也能获得PL级?比本册拆的还牛?

这个现象恰恰证明了沈阳厂最初铸造1980年长城币是零散或卷装的,然后让工人师傅加班加点在一堆堆币里、或把卷给拆开,进行挑选、装帧成册的一个完整情形,其中,肯定有漏网之鱼。

从逻辑上来说,只有总的产量要远远大于小黑2万、其他8万的数量才能称之为“挑”。

在装完本册之后,模具理论上是不会销毁的,继续作业,因造币厂之前已有只变更硬分币年号的做法继续利用旧模的经验,加之此时此刻造币厂根本想不到长城币会在1987年戛然而止,装帧剩余下来的成品继续成卷,包括与后来的有砖长城币大军混合在一起,派发到全国各地,所以说,在纯普制的1980年长城币大部队里,仍然是夹有精制、半精制的,评级的,看PL标,裸币的,看你的眼光和理解了。

祝君好运!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话说1980年长城币本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