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方最新回应!李嘉诚这一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2025-11-07 16:14:10)
标签:

商业算盘打得再精

也算不过政治的风向

分类: 新闻史料

官方最新回应!李嘉诚这一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官方最新回应!李嘉诚这一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南梦解读2025-11-07 00:38

当一个人的商业版图扩张到足以影响国计民生时,他真的还能只做一个纯粹的商人吗?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幽灵,缠绕了李嘉诚很多年。

他曾多次强调: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护身符,但这一次,在巴拿马运河的惊涛骇浪中,这句自我定位被彻底击碎,官方亲自下场,为他这几十年的商业逻辑,下了一个最终的盖棺定论

故事的引信,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

还记得2015年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吗?

那不仅仅是一篇网文,更像是一声警钟,是舆论对这位超级富豪商业版图大挪移的第一次公开质疑。

文章直指他在享受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巨大红利后,却在转型阵痛期选择大规模撤离,这种行为被毫不客气地形容为过河抽板

当时,李嘉诚方面还发表了一篇长长的声明来辩解,言辞恳切,说自己心系家国。

但行动,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仅仅一年后,2016年,一记重磅炸弹在上海炸响。

李嘉诚以200亿人民币的天价,将他在上海陆家嘴核心地段的收官之作——“世纪汇广场,打包卖给了中国人寿和一家新加坡公司。

这可不是普通的一栋楼,它被看作是李嘉诚在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毕业作品,卖掉它,就等于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笔交易,让所有人都看明白了,所谓的没跑,只是嘴上说说。

翻开长江实业集团近年的财报,那些冰冷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

其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收入占比,从曾经的半壁江山,一路萎缩到只剩下可怜的5%,就连他的大本营香港,业务占比也跌至7%

钱都去哪儿了?

答案早已不是秘密。

从中国内地抽身的千亿资金,浩浩荡荡地跨过大洋,涌入了欧洲,特别是英国。

那几年的新闻里,我们总能看到李家的名字和英国的各种公用事业联系在一起。

他们买下了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网络,让上千万英国人用上了他家供应的电;他们控制了英国近三分之一的码头,无数集装箱在他家的港口流转;他们还收购了重要的自来水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几乎渗透到了英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时间,买下半个英国成了李嘉诚身上最耀眼的标签。

这种布局,从一个纯粹商人的角度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避险操作:将资产从新兴市场转移到法律体系成熟、回报稳定的发达国家,躺着就能收钱。

然而,他似乎算漏了一点,那就是这个世界,早已不是纯粹的商业世界。

英国工党大声疾呼,要把铁路、能源这些关键行业重新收归国有,这无疑是给了远道而来的李家一记闷棍。

曾经以为的避风港,一夜之间也可能变成风暴眼。

这证明了一件事:商业算盘打得再精,也算不过政治的风向。

真正的狂风暴雨,在2025年初来临。

长和集团宣布了一项惊天交易:计划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向美国金融巨头贝莱德出售旗下遍布全球的43个港口。

这笔交易里,最扎眼的,是巴拿马运河两端那两个战略要地——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巴拿马运河是什么地方?

那是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都要从这里经过,而其中,中国商船的货运量占比高达21%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资产了。

交易方案里,一个细节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这笔买卖,竟然包含了高达4000万条中国货轮的航行数据,其中甚至涉及敏感的军事能源运输轨迹!

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一份报告就曾指出,商业港口数据在战时可以被军事情报机构利用,追踪敌方后勤补给线。

把这样的数据钥匙交到美国财团手里,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这一次,官方的反应快如闪电,也坚决得不留一丝情面。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火速启动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直接对这笔境外交易行使域外管辖权,这在以往是极为罕见的。

紧接着,港澳办连续三天发声,措辞严厉地要求相关企业三思而后行

最具分量的,是官媒《大公报》发表的社论,标题直言不讳:再不回头,将被钉历史耻辱柱

雷霆之怒下,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长和系股价应声暴跌,一天之内最高蒸发52亿港元,短短15天,市值就缩水了781亿港元。

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连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都赶紧站出来发表声明,强调自己的公司盈科与长和毫无关联,生怕被这场风暴波及。

真金白银的投票,清晰地告诉了李嘉诚,市场对这笔交易的态度是什么。

最终的结局,毫无悬念。

在排山倒海的压力面前,长和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向美方出售港口资产的计划,并表示将优先考虑内地资本

很快,中远海运集团强势介入,直接提出要求:不仅要获得30%的股权,还要拥有关键决策的一票否决权

这,就是官方给出的盖棺定论:在国家安全和民族命运面前,任何商业利润都必须退让,不存在什么纯粹的商人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些与李嘉诚形成鲜明对比的身影。

在国家被卡脖子的时候,是任正非带领华为每年砸下2000亿研发,硬生生要从芯片封锁中杀出一条血路;是宁德时代,面对美国上百亿的补贴诱惑,依然选择坚守本土,把核心技术留在中国。

再往前追溯,是霍英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封锁线,为国家运送战略物资;是船王包玉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动用自己的船队,帮助中国打开通向世界的海上大门。

他们的选择,与李嘉诚的精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位商业超人,一生都在计算风险,规避风险,永远信奉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然而,他终究没能算过一个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