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次向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
标签: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怒斥以色列选错了对手中国反击的雷霆手腕 |
分类: 精典收藏 |
东哥聊科技
特拉维夫的政客们未曾料到,当他们将台湾问题当作筹码时,北京的反击会如此凌厉而精准。
7月初,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白乐潍的言论在外交圈投下一枚炸弹。这番将4000亿美元中伊合作框架视为“人质”的言论,彻底踩越了红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小时内雷霆回应:“是非曲直必须厘清,伊核问题必须回归政治解决正轨”——23字声明,如手术刀般剖开以方逻辑的荒谬。
三重绞索:中国反击的雷霆手腕
军事命门被洞穿
当沙特签下60亿美元歼-10CE订单并注明“交货早于伊朗”,当埃及将红旗-9BE防空系统部署西奈半岛覆盖以色列全境,中东天空的权力格局已然重构。以色列最恐惧的霹雳-15E导弹专克其KC-46A加油机,一旦“空中奶妈”折翼,F-35I作战半径将骤缩60%。
经济动脉遭截流
中东军购人民币结算率突破40%,沙特能源军购人民币占比飙至48%,埃及采购直接采用人民币与埃及镑双结算。洛克希德·马丁高管哀叹:“中国卖的不是导弹,而是一套脱离美元的新规则”。
外交根基被震裂
在联合国“两国方案”表决中,124:14的压倒性票差宣告以色列的孤立
当以色列未来党议员踏上台湾土地那一刻,特拉维夫亲手点燃了引信。中国驻以大使馆用三个“严重”定性:违反一中原则、破坏政治基础、毒化合作氛围——这是外交辞令中罕见的三级警报。
更致命的是战略后坐力——当沙特用歼-10CE替换F-35订单,当阿联酋工程师45天整合中国火箭炮系统,中东正集体转向“去以色列化”防务体系。
内塔尼亚胡政府困在三个无解漩涡中:
- 军事神话崩塌:铁穹系统在16马赫导弹前沦为废铁,本·古里安机场遇袭暴露防空漏洞
- 经济根基动摇:战时每日军耗2.85亿美元,外汇储备仅够支撑三个月
- 外交信誉破产:124国联手指责其违反国际法,美援法案在国会屡屡搁浅
当中国大使在联合国怒斥“以色列选错了对手!”,历史的钟摆已然偏移。那些为讨好国内极右翼而窜台的政客,正在把国家拖向无法回头的深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