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到,会晤刚结束,安理会上中方力挺俄,这下美国该头疼了

标签:
联合国安理会将于3月27日表决有关“北溪”事件的决议草案 |
分类: 国际要闻 |
安理会上中方力挺俄,这下美国该头疼了
强武堂
说到做到!双边会晤刚结束,中方就在安理会上力挺了俄方发起的,就“北溪”爆炸事件启动国际调查的相关提案;眼见分化中俄关系不成,这下该轮到美国头疼了;中方向俄罗斯提供了怎样的支持?美方又为何对“北溪”事件真相如此忌惮?
近期,“沉寂”了半年之久的“北溪”爆炸事件终于又回到了风口浪尖。在美国资深记者赫什披露了美国总统拜登下令炸毁北溪管道的惊人内幕后,屡屡被排挤在事件调查小组之外的俄方也将联合调查计划提上了日程;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安理会成员却就组建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一事表示了异议,似乎无意参与其中。
曾公然质疑莫斯科是“北溪”爆炸幕后真凶的一众美西方国家,为何不再执着于“真相”了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包括瑞典、丹麦、挪威、德国在内的多个“北溪”沿岸国家都对爆炸事件开展过所谓的独立调查;然而,在去年9月提交至联合国的初版调查报告中,参与调查的专家们却只给出了泄露事件是由数百公斤炸药在水下爆炸引起的这一个简单结论。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关于“北溪”事件真相的调查似乎陷入了停滞状态;直到今年2月赫什发文指证美国是“幕后真凶”之前,西方媒体上几乎再没有任何相关报道出现。
用赫什的话来说,美国政府之所以强烈反对安理会就“北溪”事件展开辩论,是因为“美国”不能调查此事,而收到了美方“暗示”的一众西方国家也不愿调查此事;从赫什发文爆料后西方媒体集体陷入沉寂,又在一个月后相继跳出来“证实”某亲乌政府团体为爆炸事件策划者的举动中就不难看出,美西方国家不再执着于真相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获知了真相。
但对仍被“蒙在鼓里”的俄罗斯跟其他国家来说,不了了之的“结果”显然是难以服众的,毕竟比起“有能力也有动机”的美国,非政府团体几乎没有成功实施爆炸袭击的可能。因此,在组建国际调查委员会一事上,中方就坚定地站在了俄罗斯一边。中方指出,由联合国这一最具权威性跟代表性的国际机构牵头组织调查,将对查明“北溪”事件真相起到巨大助力;考虑到“北溪”爆炸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中方认为有必要将国际调查与国别调查结合起来,尽快查明真相。中方的这一表态,可以说是相当于对俄罗斯的坚决力挺。
比起那些一提到调查“北溪”事件就认为俄方在分散他国精力的西方成员,本着对真相负责态度的中国无疑成为了莫斯科方面的坚实后盾。从中俄会晤过程中,双方在反霸权主义、反恐怖主义等问题上达成的一致就不难看出,将恐怖主义与政治化问题分开对待,反对利用恐怖主义手段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站在客观、公正、专业的角度调查“北溪”事件已经成为了中俄两国共识。而在安理会,中方说到做到,对俄罗斯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双方在反霸道路上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
在中方看来,带着地缘政治私利眼镜的国家是无法切实履行安理会成员义务的;像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此前说的“因为没有相应授权,所以联合国不会启动任何调查”的说法,就对查明真相和缓和俄乌局势起不到任何积极意义;中方希望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正视“北溪”爆炸在经济、能源、环境等领域造成的恶劣影响,尽快查明真相,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当然,美国这个“头号嫌疑对象”大概是不想看到国际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的;毕竟中方力挺俄罗斯的态度就已经证明美国分化中俄的计划失败了,如果再被查出对“北溪”管道动手的证据,美国的国际形象也将受到重大影响,这一下,美国该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