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2020-08-16 05:26:16)
标签:

转载

分类: 旅游览胜

  要问北京慈悲庵在哪里,也许很多人答不上来。如果问北京的陶然亭,大家都知道在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就在陶然亭公园,而陶然亭在慈悲庵内。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慈悲庵坐落于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的高台上,是一座创建于元代的古刹,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慈悲庵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别名大悲庵,又称观音庵。慈悲庵整体布局严谨,瑰丽庄重,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余平方米。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慈悲庵一带环境优美。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看到慈悲庵的名字,也许有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在这里出家的应该是一群尼姑。其实,在慈悲庵里出家的历来都是男性僧人。“庵”的本义是小草房,应用于佛教建筑专指小庙,至于里面的僧侣则可男可女。因为女性出家的相对较少,她们修行的寺庙一般规模也较小,所以大多称为庵。因此,尼姑修行在庵,而庵内修行的不一定都是尼姑。如今慈悲庵内无僧侣。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慈悲庵初建于元代,清朝康熙二年(1663)重修。到清朝光绪初年,慈悲庵仅剩三间大殿,光绪二十年(1894)再一次重修,形成如今的规模。解放前,慈悲庵已破旧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寺院进行了多次修缮。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1952年,北京市卫生工程局组织了7000名民工,治理了慈悲庵周围的苇塘,深挖湖底,扩展湖面,修筑涵洞,引进了南护城河水,完全改变了慈悲庵一带的荒凉污秽面貌,并以“陶然亭公园”命名了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开辟的首家公园。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1】山门

  慈悲庵的山门向东,门前有一颗古槐。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邓中夏同志与当时在京的“辅社”成员来慈悲庵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问题,会后曾在此槐树下摄影留念。原树已枯,现树为1978年重修时,特在公园梨园内选得与原树形相似者移植至此。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在入口一侧的墙上,嵌有石碑“城市山林”。原石碑为民国议员王玉树所书。此碑原嵌于慈悲庵东北角台基墙上,1978年重修后不知去向,一说是重修时改砌毛石包于墙内。现石刻为依据原石刻拓片复制。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入口门洞很小,上书“古刹慈悲禅林”。右端上方,小字竖刻年款:“道光辛酉”;左端下方,竖刻小字:“众善重修”。道光是清宣宗旻宁的年号,共30年,按干支纪年的序列,其中并无辛酉年。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待史学家门考释。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山门前有石阶六级,登上台阶入内,门廊上方,有扁“招提胜境”。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正对门口设有大门影壁。影壁为砖制,灰瓦硬山顶,下设须弥座。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慈悲庵内有前院、后院、北院及东北隅小院。进入大门到达前院。在前院的北侧,坐北朝南的是观音殿,南侧是准题宝殿。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2】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建于元代,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观音殿楹柱、门窗俱油饰为朱红色,木质梁檩枋椽外露部分均饰以精美彩绘。入口有匾额:“自在可观”,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田真观、载纯二人所献。门联是:“莲宇岧峣,去天尺五临韦曲;芦塘淼漫,在水中央认补陀。” 此联为清朝吏科掌事中、鸿胪寺少卿曹学闵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撰。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观音殿三楹,殿内供奉的是三大士: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3】准提宝殿

  准提宝殿坐南朝北,与观音殿相对。“准提”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清净。殿额为:“准提宝殿”。殿联是:“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匾额与楹联均为清翰林院编修、陕西潼商道潘衍鋆于光绪六年(1880)题。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准提殿原来供奉准提等3位菩萨,后改为慈悲庵出土文物陈列室。现为《红色梦》慈悲庵革命史迹展的第一展室。 

4】金代经幢 

  院内大门影壁的后方,是金代经幢《观音甘露破地狱法界真言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的一种石刻。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该经幢始建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九年(1131)四月九日,重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十一月,至今有880余年历史。经幢高约2米,颇象一座小石塔,幢身为八角柱体,八面间错着刻有四尊佛像和四段梵汉两种文字的经文。四段经文分别是《观音菩萨甘露陀罗尼》、《净法界陀罗尼》、《智炬如来心破地狱陀罗尼》;其余一面除了经文之外还有此幢的题记。四尊佛像螺髻袒胸,盘膝而坐,脑后衬有火焰光环,神态安详,栩栩如生。佛像各自按照佛家特定的涵义,摆出不同的手势。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5】石碑

  在观音殿前立有一石碑《重修黑窑厂观音庵碑记》。原石碑为清朝康熙二年(1633)宛平人田种玉(后曾任工部尚书)所撰,其中称“观音庵者,普门大寺香火院也,创于元,沿于明……”。原石碑文革期间被毁。现碑是根据光绪二十三年(1879)步青云撰的石碑《重修黑窑厂观音庵碑记》后补。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准题宝殿前立有一石碑《陶然亭》。石碑首尾分别有款:“民国十九年,楚蒲袁俊书。”楚蒲即现湖北蒲圻县,袁俊,字华祥,民国时著名书法家,曾辑有《千字文集古》。石碑为魏碑体,笔画如刷,笔力刚劲,别具特色。

[转载]首都北京——慈悲庵(1)

  (未完待续,本文发于2018年12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了图片,今重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