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庭坚与贵州黔南

(2009-06-22 17:59:48)
标签:

黄庭坚

杂谈

来源于博宝网[http://artist.artxun.com/H/16-15145]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修水县人。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学者。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后世评宋代书法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国子监教授,在北京七年中,他致力于书法、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
  元佑八年, 黄庭坚被任为国史编修官,主修的《神宗实录》。这年哲宗亲政,表示要继承神宗在熙宁、元丰年间的政策,并起用新党的蔡京等人。蔡京等虽然打着神宗和王安石的旗号,事实却在排除异已,借此打击一切旧党人员。他们对旧党黄庭坚主修的《神宗实录》大为不满,下令国史院核实《神宗实录》的记载,以“诬毁先帝”、“修实录不实”加罪,于绍圣元年(1094年)十二月,时年52岁的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别驾、黔南(今贵州省黔南州南部)安置,左右惨然不安,他却颇能自我解脱,坦然处之,在黔南二年,仍然诵书写字,沉醉于书法艺术世界之中。
  黄庭坚被贬黔南的这二年,是他这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二年。这期间,他除了在宦途上的坎坷,精神上的压抑外,生活上“蓬褶住宇,鼬鼯同径”①,又兼体多病,“心腹中蒂芥,如怀瓦石”②。
  在黔南的这两年,正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炉火纯青之时。他书法中自谓:“余在黔南(今贵州省黔南州南部),未甚觉书字绵约,及移戎洲(今四川省宾市东北),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③从这段话可看出他治学态度严谨外,还可看出他的书法从五十岁以后,特别是在黔南这段时间的书法达到了他书法最高的境界。黔南的山山水水给了他书法之灵行,使他的书法更为严谨,豁达,这是值得黔南人骄傲的。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来、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歌与书法。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且谓诗歌不当有“散谤侵陵”的内容,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书法兼擅行书和草书。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遗作有《山谷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等。江西家乡存有《上冢》、《咏清水岩》、《双井解嘲》、《云岩寺院记》、《王纯中墓志铭》及都昌南山《清隐禅院记》等诗文及《双井》、《钓矶》等磨崖石刻。
  注:①、②、③见黄庭坚书法墨迹有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