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成公主入藏的剧本

(2012-04-13 09:50:17)
标签:

杂谈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初一(4)班   制作

导演:

编剧:管文意

服装美工设计:刘俊余

配乐:管文意

主持人:

 

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时间:   640年
地点:   沙场 , 宫殿
人物:松赞干布、唐太宗、禄安赞     侍从、文成公主、四个宫女

 

松赞(独白):我是松赞干布,小时候,由于吐蕃贵族叛乱,我的父亲被杀,当时局面很混乱,年少气盛的我和叔父团结一切力量,平定了叛乱,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起吐蕃王朝,定都逻些。但当我了解到中原地区的大唐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我十分仰慕,很想加深和大唐的交往。我的大相禄东赞建议我和大唐联姻,这样既能加强和大唐的友好交往,又能从大唐公主的身上学到不少大唐的文化,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因此,我几次派人前去大唐求婚,但大唐皇帝均没应允,这次我又派我的大相禄东赞前去求婚,并带5000两黄金和大量的珠宝作为聘礼!希望这次前去求婚能够成功!

 唐太宗(独白):朕继承皇位之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开明的政策,如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大唐政治上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后人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对待民族关系的政策上,朕与以往的中原帝王不同,向来不鄙视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大唐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瞧,吐蕃的赞普又送来书信说,他派他的大相前来求婚。朕现在正等候这位使者的到来。

旁白:过了几天。。。。

侍从:禀报陛下,吐蕃有使者前来朝见!
太宗:宣!
侍从:(高喊)宣吐蕃使者进殿!

     (禄东赞进)
东赞:大唐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鞠躬行礼)
太宗:平身,你千里迢迢来这里有什么事呀?
东赞:奉赞普之命,特向陛下求亲来了,这是礼物!
太宗:你的赞普为何多次向我大唐求婚呀?
东赞:因为我们的赞普十分仰慕大唐的文化,同时我们吐蕃人民也想世代与大唐友好相处!
太宗:哦!你的赞普看上我大唐的哪一位公主呀!
东赞:文成公主是也!

太宗:(点点头)这样吧,我听说你们吐蕃人非常聪明,我出两道题考考你,如果你能给出满意的答案,我就将我家文成公主许配与你的赞普!(站起来,踱步沉思)听好,第一题是你如何让100匹小马寻找各自的母亲?
东赞:(思考片刻)这很容易,将小马用栅栏围在一起饿上一夜。第二天,将小马放出来,小马自会跑向自己的母亲。
太宗:(高兴地)答得很好!嗯,这第二题嘛,就是如何从300名美女中将文成公主认出?你行不行?(拍手之后,5位女同学缓缓走上台)
 东赞:(自语)这可是个难题呀!我以前听说,文成公主两眉之间有一颗红痣。(审视美女)可是,有三四个美女,她们两眉之间都有红痣,这可怎么办,对了,文成公主一定是一位气质不凡的女子!(又审视美女)陛下,从右边数第二个便是!
太宗:(惊叹)哦?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呀?
东赞:我听说文成公主两眉之间有一颗红痣,同时她的气质也应当不凡呀!
太宗:(高兴)很好!你如此聪慧,你的赞普也一定不简单,这样,我把公主许配于你的赞普,我也就放心了。
东赞: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一幕完)

 

第二幕        文成公主西行入吐蕃

时间:文成公主入藏时的第二月

地点 :高原和雪山                                  

人物:文成公主、李道宗、松赞干布

公主(独白):我是文成公主,是一位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唐公主,当我听说皇上要将我嫁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时,我很是彷徨。吐蕃那里,只有空旷的草原,哪里比得上长安的繁华,但我也了解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女子叫王昭君,她为了让匈奴和西汉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自愿嫁给匈奴的单于,对于她这种做法,我很是欣赏。我也希望,大唐与吐蕃友好相处。因此,我最终答应了皇上。贞观15年,朝廷派江夏王护送我到吐蕃,皇上也为我准备了许多嫁妆,而我也携带了大批丝织品,还有史书、医学论著等书籍,同时也带了通晓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就这样,我在江夏王的陪同下前往吐蕃!

道宗:公主,现在我们已经跨入吐蕃地界了。      

公主:(忧伤地)哎,是呀!你看这里草原空旷,杳无人迹,多冷清。
 道宗:(疑惑地)公主,臣不明白你为何愿意嫁到吐蕃?
 公主:我也不愿意离开长安呀!不过,每当我想到从此我大唐能和吐蕃友好交往,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道宗:(感慨)公主真乃用心良苦,臣不如矣!(走几步,猛然看到松赞干布)公主,驸马接你来了!
           (松赞干布和两位侍从上)

松赞:(行礼)公主,江夏王,我有礼了。
道宗:(行礼)还礼、还礼!劳驾驸马亲自前来迎接呀! 松赞:(感激)不要紧,相反,我还要谢谢江夏王你将公主护送到此呀!
道宗:既然驸马到此,臣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臣这就回去复命了!
松赞:代我向大唐陛下问好,改日一定前去拜望!(李道宗退)
公主:(感慨)赞普,你看这里草原空旷,白云朵朵,景色多美!
松赞:公主,这里哪比得上大唐长安的繁华热闹呀!这里有的只是高原、雪山,公主来这里可以说是屈尊了!
公主:(眺望远方)赞普,高原、雪山正是这里的独特风景呀!我从长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为欣赏高原、雪山,而是为了促进大唐与吐蕃友好相处,我要和赞普一同努力让吐蕃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

松赞:(激动并行礼)公主,我在这里代表我们吐蕃人民感谢你,我们祖先没能和大唐皇朝通过婚,今天我能迎娶公主,万分荣幸。我要为公主新筑一座城池,作为纪念,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公主:(高兴)多谢赞普的厚爱!
 松赞:如果公主住在帐篷里不舒服,或者在饮食方面不适的话,我会想一切办法来帮助公主的!
 公主:(感激)多谢赞普,不过我们中原有一名俗语:入乡随俗。既然我来到这里,我就会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
 松赞:(高兴)对公主的深明大义,我十分佩服!
 公主:赞普无须多礼,我们还是快走吧!吐蕃人民也许正等候我们呢!
 松赞:(高兴)是呀!我吐蕃人民知道大唐的公主愿意嫁到吐蕃都很高兴,他们正在那里等候我们呀!
      (第二幕完)

 

第三幕       文成公主在吐蕃

地点:西藏

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大臣、禄安赞、

      侍从 

时间:文成公主入藏的第二年

(公主和松赞干布坐在帐篷里对话)
      公主:赞普,你看吐蕃人居住的都是帐篷,风和日丽也就罢了,但要是遇上了这几天都是狂风暴雨,住在帐篷里的人民多痛苦呀!你们为什么不建筑房屋来住呢?
      松赞:(忧愁)可不是吗!公主,可我们吐蕃人民不会建筑房屋呀!哎!没办法!
      公主:哦!没关系,我从大唐来的时候,带了些有关建造房屋的书籍,(侍女将书呈上,公主接过交于松赞干布)另外,我还从大唐带来了一批能工巧匠,你可以让他们帮你呀!
      松赞:(高兴地翻开几页看了看,交与侍从)哎呀!公主真是一个有心人,有了这些能工巧匠,我们吐蕃人就能住进房屋里了,多谢公主呀!(大臣急冲冲进入)
      大臣:(忧虑)赞普,这几天的雨下得很大,田地被水淹了,田里的泥土也被雨水冲走了不少,今年的收成又……哎!
      松赞:(忧虑)唉!这可如何是好!每年都出现这样的事!(站起来,来回踱步)
     公主:(沉思一会说)赞普,你不必忧虑,我有一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松赞:(惊喜)请公主说出你的高见吧!
     公主:好!我注意到你们吐蕃人的农业很粗放,尤其是农田,你只要派人去平整一下土地,在田地上开通一些疏水的沟渠,这样既能防止田地被水淹,也能防止水土的流失!
      松赞:(想了一想)嗯!不错!高,实在是高!你就派人照公主的意思去做吧!
      大臣:遵旨!(退下)
      公主:赞普,我经常看到一些贵族子弟十分酷爱大唐的文化,不如你派人领着他们到大唐的长安去学习诗书如何?
      松赞:公主所言极是,可是大唐陛下是否愿意呢?
      公主:(自信)我们大唐的皇上是有道的明君,我想对于赞普派贵族子弟去学习大唐的文化,皇上会应允的!

松赞:但愿如此,但让谁带领这些贵族子弟呢?
     公主:(沉思一下)我看禄大相就是很好的人选。
     松赞:不错!(沉思)当初到大唐求亲也是禄大相身负重任,最终使大唐陛下答应婚事。好,就是禄大相了!(松赞对侍从)传我的旨意,让禄大相进见!
     侍从:遵旨!(退下)
     侍从:启禀赞普,禄大相在外侯旨!
     松赞:宣!(禄东赞进)
     东赞:赞普,赞蒙,臣有礼了!
     松赞:不必多礼,禄大相,我要让你带领一些贵族子弟到长安去见大唐陛下,要求进入太学学习诗书,你可愿往?
     东赞:蒙赞普厚爱,臣将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好!
     松赞:有劳禄大相了!你立刻挑选优秀子弟前去长安吧!
    东赞:是,赞普。

全幕落场(全体演员出场,朗诵诗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