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st科龙海信惠尔浦it |
文/李世杰
ST科龙发布停牌公告称,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将签署重大合资经营合同,存在股价敏感信息,公司A股股票于2008年4月28日起停牌。当天下午,ST科龙与惠而浦宣布在青岛成立合资公司,新公司将主要研发与生产海信和惠而浦两个品牌的高端洗衣机及冰箱产品,并供应国内外市场。
经过海信的注资,ST科龙已经走过了困难期,而且白电业务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此次与惠尔浦的合作,主要是想进军国际高端市场。但专家认为科龙在进军过程中还将面临一系列问题。
白电业务收入创历史纪录
从ST科龙2007年年报中可以看出,被海信收购后其业绩逐渐转好,特别是主营业务的收入更是创历史最高纪录。根据ST科龙的年报数据,200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5亿元,同比大涨5倍;每股收益为0.25元,同比增长5倍;主营业务收入更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832,181.72万元人民币,其中冰箱、空调占据九成以上的份额。ST科龙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和销售结构优化是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已度过最困难的阶段。
国家家电资深顾问、行业问题咨询专家沈闻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明显的是,ST科龙在海信入主之后,通过卖地等非经营性收益完成了扭亏重要一步。随后,再通过将海信白电业务的优质资产注入ST科龙这个壳内,实现了海信与ST科龙在白电业务上的联合,如此一来必然会推动ST科龙的业绩增速。目前,这一平台上共同拥有海信、科龙两大品牌以及冰箱、空调两大主体业务群。
联姻国际巨头进军高端市场
根据ST科龙2007年年报分析,报告期内,ST科龙拓展高端产品市场,提升品牌定位已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各个环节,有力地引导了公司对应的经营行为。2008年ST科龙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技术研究,跟踪竞争对手和国际先进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对外合作等各种手段,致力于掌握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
通过ST科龙公司与惠尔浦的合作,实际上是其背后的海信为了补齐其在白电业务上最后一块短板——洗衣机业务上的发展。海信虽然已成为我国国内白电市场上的龙头企业,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洗衣机业务。
沈闻涧表示,海信通过ST科龙加强与惠尔浦的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惠尔浦在洗衣机业务上的实力,同时也借助其在品牌上的影响力,快速推动海信在国内洗衣机市场上的发展。同样,作为惠尔浦而言,也要借助海信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制造经验等优势,为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透过ST科龙发布的公告显示,ST科龙与惠尔浦在洗衣机业务上的合作,最终是关注国内高端市场和海外业务上的发展。
扬长避短是突破关键
近日,由于此前的增发方案被否决,ST科龙宣布将调整对海信定向增发购买资产的方案。有分析认为,由于此前海信承诺注入资产不包括洗衣机业务,而此次科龙与惠而浦的合资,意味着海信未来会考虑将旗下的洗衣机业务注入科龙。同时通过惠尔浦合作的关系,发展高端洗衣机业务。
尽管海信的这一目标看上去很美,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短期内,海信在洗衣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足,对于洗衣机的制造经验和水平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同时,对于海信与惠尔浦的合作,中外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大多都不相同,对于合资公司今后应该如何运作?又应该如何协调和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同时在双方的合资公司合同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都拥有同样的话语权,这样也会增加合资企业正常运营的难度,这就需要寻找合适并合理的方式进行突破。
沈闻涧表示,最大的问题就是融合,实现更快地发展。海信是洗衣机的门外汉,惠尔浦是美国老牌洗衣机企业,两者之间的合作至少在地位上不太平等。但是之所以惠尔浦愿意放下身段来与海信合作,是因为其想借助海信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因此,两者的合作式发展,存在较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也不会对海信形成较大的推动和帮助。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双方的合作就是要寻找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快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在合作方式上进行突破。沈闻涧认为,双方的合作需要时间与经验,需要双方扬长避短,避免内部出现矛盾,因为这是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作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首先,双方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要解决中外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融合。其次,在参与具体的市场竞争时,还应该发挥合作双方之间的各自优势和力量,实现阶段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