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新闻的师弟师妹们分享,如何防止一毕业就失业
(2013-10-18 17:17:42)
标签:
就业毕业生失业新闻实习 |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据今天结束的"2013-2017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透露,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布点1080个,其中新闻307个,广电225个,广告365个,传播55个,编辑出版80个,网络与新媒体43个,数字出版5个。在校本科生23万。”23万毕业生!
全国的新闻媒体能消化多少毕业生?
有多少新闻传播类的学生将一毕业就失业?
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前,该做些什么?来防止一毕业就失业呢?
作为一个本科学中文,研究生念国际新闻的毕业生,一个至今还坚持在媒体行业一线,没有转行的“师姐”,分享一些自己在大学期间的亲身经历,希望能给焦虑中的、新闻传播学的师弟师妹们一些启发。
先说我做错的事:
1、我不该本科一毕业就读研究生
如果你想做新闻,没有必要读研究生,因为新闻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专业,读国内的研究生,只会让你多浪费2到3年的时间。等你读了2、3年出来,你的同班同学已经做了几年,已经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和资源,而你还是要从零做起。这几年你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你基本没用。读研只是又多逃避了两年。
我读研就是这样的逃避,当时从被北大中文系被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读国际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而且还不收学费,一年只要交1200元的住宿费就好。看着同学们当时个个焦虑忙着找工作,觉得这样多轻松。
现在回头看,读研那三年其实也没怎么读书,文科嘛,考试都不难,期末前突击背背书,就考过了,有些科目连考试都没有,交一篇论文就行。所以平时都不怎么上课,整日在外面实习,跟全职工作无异,还有相当于月租金只要100元的住处。
现在想来,虽然研究生期间也在外面工作,但还是跟全职工作有差别,毕竟还有学校的庇护,没有完全踏入社会,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实习工作也是全凭兴趣,开心了努力做,想偷懒的时候就赖在学校。单位那边也是,毕竟是实习生,不会交给你太核心太重要的工作。于是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这样晃过去了。
现在如果重新选择,我不会本科一毕业就读研究生,虽然研究生的学历对我找工作肯定多少会有帮助,但我本科的学历,也能找到同样的工作。我会本科一毕业就全职投入工作,等做几年,再带着实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想实实在在提高的地方,去国外读一个针对性的硕士。
2、不该不好好读书
中学时代,因为作文一直写得还不错,所以大学选了中文系。可开学第一天,老师就说,“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让我们收起作家梦,也不是浪漫得风花雪月,只要读读小说就行了。北大中文系是培养学者的,是要正襟危坐,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地方。可是那些“学问”,在我开来总带着迂腐气,像泛黄的古卷里爬出来的穿着长袍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本身就好静不好动的我,实在是坐不住。好在考试也都容易过,于是我不光寒暑假的时候在外面实习,平时也总往外跑。
现在回想,本科的时候应该趁有时间多读一些书,那些文史哲方面最基本最经典的东西,当时看来感觉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回想起来,却给人生打下了深层次的积淀,它给你带来的深厚的功底,是在后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缓慢释放的。只可惜当时我意识不到,觉得那些有什么用啊,读了那些东西,出去实习工作的时候还是连个最基本的新闻稿都不会写。现在倒是想多读一些书,但工作的事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总是没有大段的时间可以系统性的看书了。
(注,上面这两点并不矛盾,读研并不意味着你能多读书,事实上,研究生3年,更多专业只有2年,最后一年就要找工作,加上国内研究生本身管得也不严,匆匆而过,大家都心浮气躁,其实是读不了什么书的。)
下面再说说我觉得自己做对事:
1、实习比较多
有些同学在大学里整天混日子,一到寒暑假就窝回家,到了大四临近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干过,什么也不会干。更要命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实习可以帮助你三件事。
第一,培养你真正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跟你在学校里应付一下老师的考试是完全不一样的,是真正动手做事情,并与人协作,调动资源的能力。
第二,让你发现自己想做什么。
研究生毕业正式工作之前,我已经做过:写书、加入课题做研究、报纸、杂志、电视台、拍纪录片、门户网站。这一圈的实习下来,让我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1、要做新闻业务,2、做经济类,3、做新媒体。所以当时加入新浪财经,实际上是经历了其他,用了排除法之后,主动的选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正式留下来工作
虽然很多大的企业都有校招,但我告诉你,校园招聘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中奖率太低。比较靠谱的做法,是毕业前至少半年就在你想留下来的那个单位实习,到了你毕业的时候,就顺理成章留了下来。
我自己就是这样,2006年底07年初那个冬天,我就开始在新浪财经实习,等到冬去春来,新浪启动校招的时候,我已经在新浪财经工作了大半年,已经独立负责一个子频道,作为一个萝卜,已经占住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坑。所以完全没有经过校招的流程,也没有经过几轮面试,就直接得到了一个名额。流程也很简单,只是从实习转正,还负责原来的工作。
2、早早培养对新闻的感觉并及早开始实践
曾经跟一些学新闻媒体的师弟师妹们聊天,发现他们虽然学的是新闻,但是完全没有置身当下新闻的洪流中,只是学那几本原始的教科书,平时就是看看各种八卦,时尚杂志,或者聊聊天出去逛逛街,对新闻完全没有感觉,仿佛生活在校园与世隔绝的温室当中。
我自己可能因为从大一第一个假期开始,就在外面实习的原因,很早就开始看报纸、杂志,关注当下的新闻事件。当时最爱看的两个是《经济观察报》和《三联生活周刊》。
当那个时候,媒体还停留在纸媒和网络1.0的时代。作为学生,除了多看多了解,参与不了什么。今天新闻学的同学要幸福很多,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渠道。
媒体2.0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我觉得给学新闻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武器,模糊掉了专业非专业、专职非专职,之间的界限。让你在还没有踏出校园的时候,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媒体个人品牌”。
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认识的一个师弟,是我西安老乡,微博刚刚诞生之后,他运营了一个自己的账号,讲各种重口味段子,因为观点犀利、语言麻辣鲜香,早早就拥有几十万粉丝,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却已经收到新浪微博的offer,邀请他加盟,做新浪微博的运营编辑。所以大四那一年他已经来了北京,开始在新浪上班,只等拿到毕业证,就签正式合同。
自媒体,给了每一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最好的工具,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选择一个有特色的角度,切进去,开始持续的打造和运营,到你毕业的时候,也许已经用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和品牌。
蒋方舟同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她刚进大学2008年就被《新周刊》聘为记者,2010年成为主笔,大学一毕业,年纪轻轻,就成为《新周刊》的副主编。当然,蒋同学很有天赋,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机遇,但是尽早开始培养对新闻的感觉,开始实践,打造自己的代表作品和个人品牌。等到求职的时候会大有裨益呢!
好吧,啰啰嗦嗦说着这么多,就是想帮学新闻的师弟师妹们缓解一些焦虑。
新闻是个非常有趣的行业,值得你投入宝贵的青春来学习这个专业。
虽然就业形势显得并不乐观,但只要你在毕业之前早作准备。
一定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媒体人的过度。加油!
前一篇:别做这样的中国男人
后一篇:分享给女王们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