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只快乐的小青蛙 (组图)
标签:
迈克尔.戴尔专访权静青蛙财经 |
分类: 连接财经界 |
一座山,高耸入云,只有最强壮的雄鹰才能在山顶翱翔,别的动物每天都在山脚下仰望。
有一天,雄鹰在山顶看到一只小青蛙,雄鹰很诧异,就问小青蛙:“你怎么能到这里呢?”小青蛙眨眨眼睛说:“我也不知道啊,他们让我跳台阶,我一阶一阶跳,就一直跳到这里了。”
这个故事,我很久前就听过,也一直被我奉为经典,我一直告诉自己,我要做那只小青蛙,一步一步的跳到顶峰。可是,一直以来,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青蛙在跳台阶的时候,是简单快乐的?还是沉重痛苦的?终于,在专访了全球第二大IT帝国: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之后,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上周,在京城最高档的私人会所——“兰会所”,专访开始前的一小时,我们就精心布置好了现场,两个机位,两边的大灯,摄影师、摄像师,万事俱备,就等迈克尔.戴尔到来。
下午5点30,戴尔准时走进我们的访谈间,上面这张照片记录了这个瞬间,虽然在瑞斯达沃斯曾经跟他有一面之缘,不过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戴尔是美国IT界的一个传奇,大学第二年因过度迷恋电脑和立志在PC机领域有所建树而退学。 1984年1月2日,戴尔注册了"PC有限公司",创造了独特的“直销模式”。1986年,Dell年收入已达6000万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岁的Dell就被美国学院企业家协会评为1986年度的"青年企业家",就此在美国商界脱颖而出。
坐在我对面的44岁的迈克尔.戴尔,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IT帝国戴尔公司的拥有者。两年前,戴尔重返CEO的职位,不再当“甩手掌柜的”。这次我们专访的话题也是围绕金融危机之下,他如何带领戴尔进行重组,走出复兴之路而展开。
专访进行的很顺利,当然也得益于科技频道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戴尔面对媒体一向很骄傲,之前的5次访华,几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此行来中国,只接受了新浪科技一家媒体的专访,除此之外再无第二家,包括最强势的CCTV。
专访的视频:http://video.sina.com.cn/tech/it/v/2009-03-27/02045807.shtml
专访之前,所有的英文的问题,我已经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访问中,所有的问题也问到了,有的他回答了,有的没有回答,还有的我们没问的他也回答了。总的来说,这是一场合格的英文专访,节目上线之后,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认可。负责这个项目的科技频道的资深记者,牛立熊说我“圆满的完成了专访的任务”。
但是,我心里仍旧觉得很郁闷!总觉得距离心里的理想状态还是差距很远——对行业不够精通,英文不够娴熟,采访的时候不够随机应变……
总之的总之,就是这样一场高端的英文专访,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如的掌控。表面看上去好像还不错,其实当中的缺憾只有自己最清楚。
在电话里,跟权老爸哭诉说:“为什么你能跳高到3米的时候,非要让你去跳10米,等你好不容易能跳到10米了,又让你去跳20米,目标总在遥不可及的地方,每次都要硬着头皮上阵,每次都是连滚带爬,每次还要把连滚带爬的样子放出给所有的人看到……”
每次任务结束,繁华落尽,曲终人散时,都忍不住流下泪来。师兄小鱼儿安慰我的时候说:“no pains, no gains”(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其实我不是怕疼痛,而是希望像所有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能躲在深山里,苦练十年,然后再出山。现实的情况却是,每一次修炼都无处可藏,所有失误与不足都给人看得清清楚楚。无怪乎,凤凰卫视的吴小莉说,她刚刚开始当主持人的时候,每天都要大哭一场,我简直太能理解她的心情……
师兄说,你之所以总痛苦,是因为你对自己要求太高,有时候对自己宽容一点,也许是好事。
我想,如果我每次都为又多跳1米而高兴,而不是因为达不到目标而痛苦,情况也许会好得多。
于是,我想起,最一开始,我写的小青蛙的那个故事。
小青蛙之所以能到山顶,是因为它坚持着跳台阶,而它之所以能够坚持,是因为它在这个过程中,简单而快乐。在跳的过程中,它只注意到了脚下的台阶儿,忘却了遥远的顶峰。
我也是一只小青蛙,却在跳每一步的时候,都为山顶的遥不可及而痛苦。
在我博客的首页上,我写给自己的那一段话,最后一句叫做“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看来我还是没有做到,或者说,做到了,但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够悠然自乐。
从今天起,做只快乐的小青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