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什么样的人 做什么样的节目

(2008-04-12 21:5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静人静语
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节目
网络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当前热点+迎合大众的立场判断+耸人听闻的标题+空洞却通俗易懂的内容=高点击率
 
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点击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领域,也不如网络“快速消费”的特点这样鲜明
也许你还在力求将一个问题思考得更深入,可大家已经一拥而上冲向下一个热点
在被称为“秒报”的新浪,你想寻找24前小时的新闻已经很困难
不断更新的新闻,已经将之前的思考淹没在海洋里
 
还有,网友到底想看什么样的节目
点击率高的节目=好节目吗?
理性的分析、专业的知识、严肃的推理、客观的立场……
往往不如一次炒作来的吸引眼球
 
也许对于真正专业的财经内容来说
网络本身就不是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
尤其是网络视频
那天我遭到别人反问
真正专业的财经界人士,誰会花时间耗在这儿,眼巴巴的看你的这些所谓的视频?
 
那我为什么还要做?做给誰看?
总是忍不住去看视频中的那些留言
失望总是大于惊喜
因为我总是看到一些情绪性的谩骂
民粹式的怀疑、诅咒和敌意态度
少有理性的思考、对真相的探求
 
可是,如果说节目做给大众看,为什么还要埋怨大众的不懂不理性不专业
该做什么样的节目?
即便我自己做的节目之间,这样的反差也如此鲜明
45分钟的嘉宾访谈,深入的系统的探讨,不如一个3、4分钟的简单视频流量高
 
该做什么样的人?
曾经,忽然发现我做的节目很多人会看,我写的文章也会有很多人关注的时候
人之常情,开始很注重“出镜率”、“关注度”,希望常常受到大家的关注
曾经很痴迷博客流量的增长
每增加一些流量、每看到大家对我的正面夸奖都会异常欣喜
但是,评论中也会有负面的评价、谩骂甚至人身攻击
尤其是
当这些评价与节目的内容毫不相关的时候
曾经,陷在这些对“关注”的“关注”中
每天会看很多遍我的博客有多少人点击
每天会看很多遍我做的节目有多少点击率,排名第几,有什么样的留言
同时再去看别人作的节目,也许从小当惯了第一名,总喜欢去跟别人竞争
在任何一方面都要当第一名
会为别人做的节目点击率比我高而耿耿于怀
 
到最后,迷失在点击率当中
忘了自己该做什么
 
现在我需要的应该是沉潜下来
既然决定了要在财经界深入的做下去
就应该沉潜下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内涵
控制不了别人爱看什么样的节目
至少可以控制我自己
每一个节目都用心去做,挖掘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真正的思考
每一个节目但求对得起自己,对得起采访对象,对得起推广的位置
 
昨天去一个广告行业内最高端的会
现场听到一个网络营销的理论
网络营销,应该先着到“具有决策权”的人主流人群,这些人往往35岁以上
往往掌握着社会的主流财富
可是这些人往往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然后,再去找那些会发出声音的人
这些人可能年轻,可能不是财富的控制者
可是发出声音的是他们,他们组成了你听到的主流的声音
 
我希望能做这样的节目
穿过喧嚣的评价穿过浮躁的点击率穿过随波逐流的热点
一步一步走到财经新闻的核心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一如我一贯敬佩的《财经》杂志,即便他的文章
没有太多人真正看完,更没有太多人能完全看懂
 
每个人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需要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前进
从众、盯着别人,没有意义
 
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
五年磨一剑、十年磨一剑,我愿意
 
繁忙的时间表,总给不了我这样沉潜的可能
每天去各种会,采访各种人
每次都发现自己在跟平面媒体不同的跑口记者竞争
而平面媒体的行业记者已经在这个口中积累了很久
 
每天蜻蜓点水式的掠过一个有一个热点
像只抓瞎的小蜜蜂东碰西碰
 
繁忙的时间表,每天晚上去英孚上英语课,常常加班到晚上来不及吃饭
就得马上赶到课堂去
 
五月份的理财规划师考试
有三本砖头一样的书要啃,内容涉及宏观经济、证券、会计、财务、保险、银行、信托方方面面
 
在混乱中尽力前行,也许几年后再回头看
这个过程如同破茧成蝶,痛苦,却又神奇、美丽……
每一步都要努力,每一件事都不能苟且,每一天都要执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