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月亮
标签:
知心姐姐第9期文化 |
分类: 此间少年 |
当时的月亮
喜欢这样薄薄的月色,彷佛一层银辉洒落在人间。我沿着宽阔的马路信步走着,路边的梧桐树投下长长的影子。耳机里的音乐在月光里流淌,有种说不出的美。有时只是一个音符,却让人有落泪的冲动。
十六岁,花季,彷佛初泛水的新荷,最该无忧无虑。身边所有人都这么说,包括我引为知音的姐姐。可是,作家杜拉斯也曾说过:十八岁,我们就已经老了。我不怕老,可我想在老去之前想明白一些事。譬如,我是谁。又或者,我们为什么活着?
我最亲近的姐姐,她忧心忡忡地说:霖,不要想那么多好不好?活着的意义在于承担,你现在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你生活的意义了。
我明白,她是在安慰我。姐姐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一向是家人的骄傲,可是她不开心。工作之余,她常背着爸妈抽烟喝酒,甚至在网上与陌生人彻夜畅聊。她抽烟的样子很颓废,也很美,像她博客里王菲的那张照片。我是为了她才喜欢王菲,那个眼神迷离的女子,唱过一首非常柔美的歌——《当时的月亮》。
“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喝完/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我不知王菲唱的“当时”是何时,姐姐的“当时”却是十六岁。她总在博客里回忆十六岁的天空有多蓝,阳光有多好,朋友们的笑容有多么明媚……可年少的心却总止不住忧伤,编织五彩的梦,却不知未来有多远。姐姐说那叫懵懂少年。我喜欢这个词,懵懂,便是我的写照。
可是,姐姐不知道十六岁时也有回忆,或许她也有过,但已经遗忘。我记得和我一样喜欢月亮的小欣,我们曾无数次在月色里捉迷藏,说好一起长大永不分开。可是十岁那年,她的父亲突然出车祸去世了,母亲带着她改嫁远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死亡、体验离别,我那发誓永不分开的朋友,就这样离开了我的生活。从那以后,我格外喜欢在月夜回忆,悄悄思索人世悲欢。
十六岁,我明白了很多事,很多大人以为我们不懂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比如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归根结底只有一个词:道法自然。我与姐姐交流这些,她眼神中有几分惊讶,还有一丝疼惜。她说:霖,你既然明白一切皆为自然,那么就顺其自然,开心地生活学习,好吗?她还说,人生是经不起思索的,只有经历。我终于明白姐姐为什么不开心,或许根本与是否开心无关,她只是在经历。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认为我有些悲观?不,不,我的生活很幸福,也很简单,我只是希望老去之前,能明确自己的位置,唯有如此,我才能更加简单地生活。
很久很久以后,我会不会仍喜欢月夜,会不会称现在为“当时”,会不会怀念哭泣并歌唱,如同现在这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