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镜外

标签:
随笔渤海早报 |
分类: 佛理随笔 |
工作的地方距我的小屋很远。小屋在郊区,数年前租的。换工作时,本想搬家,可实在怕麻烦,又见有直达公交车,便乐得乘车往返。谁知这一乘便是经年,将沿途风景看到漠然。幸好车上有镜子,这小小的镜里世界,着实丰富了我的视野。
自何时留意起镜子,已不得而知。兴许某清晨我赶上公交后,在前门附近挤着,不好意思盯着周边人,就帮司机看观后镜。这一看之下,竟发现许多趣事。譬如,镜里向我驶来的人,实在我身后。而镜中停止的车,原是与公交同速前行的。更多时候,我来不及辨别实体方位,镜里影像已消失。
兴许生活太过单调,我对此发现很惊喜。我刻意地观察,当镜里出现车时,它实际距我有多远,对面来的车,又能在镜里持续几秒。公交时行时停,外物瞬息万变,使得这样的观察不能持久,久则心乱。看的时间长了,自己也琢磨出些道理,譬如,这观后镜很有局限性,只能看到部分生活,外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都无从知晓。
下班乘车蛮好的,常有座,还有车载电视看。车内电视常被人挡,我看的是窗上(外)电视的影子。此时天色已暗,偌大玻璃窗成了天然镜面,车里动态在“镜”内一目了然。就这么一路行来,我看着“镜”里电视,“镜”里的我看着车内。一次,眼见稀疏的雨在暮色中落了,抬眼望,倾耳听,“镜”里的世界和窗外的天地竟然都落着雨,一时间,竟不知何为真,何为幻。我们把影子当作了天地,影子是否也把天地当作了影子?
我把这些说给朋友。她说你真无聊,观后镜天生为了看后面呀,当然有局限的,至于那些错觉就更离谱了,毫无厘头。经她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无聊了,但仍解嘲说,更无聊的人也不少啊,那个老庄,无非做了个梦,就怀疑自己是蝴蝶变的。我对此辩解很满意,至少说明我和庄子是一类人。
我在这般繁琐里往复,且行且思。心绪不安时,我不看外物缤纷,也不理镜里影像,且只侧目望镜面本身。天地就显得清明。《楞严经》上说,镜子最有定力,物来则现,物去则隐。倘若某日,我心境若亦能如明镜般清澈,那么,纷乱尽除,当是大智慧大清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