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月光
文/菲菲
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是林清玄,我只有一盏香茗。
能与三两好友共饮固然是开心的事,但更多时候还是要独自面对寂寞的,这点我很赞同黛玉的喜散不喜聚,花开了还要谢倒不如不开的好,相聚了还要散也不如自来不曾相遇。
当喧嚣的城市逐渐安静下来,小楼阳台上的灯就亮了,我摘掉眼镜,将长发解开,用木梳小心地理好,又把小书桌和板凳搬到灯光里,沏一壶信阳毛尖,拿本《红楼梦》或者《庄子》,偶尔翻一页。
不曾失眠的人是何等幸福,而那幸福我已久不能体味。我的失眠是从失恋时开始,但经年之后早已与情无关,只是习惯在夜深人静时想些事情,这些事可能在白天发生过但没有留下痕迹,可能是道听途说,当然更多时候只是在想,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想什么,就像现在这样。
与其说习惯了失眠,不如说是喜欢夜的宁静。此时的城市异常娴静起来,星光虽难得一见,但月亮总会穿越远处的霓虹和高楼,落在我的小小的茶壶里,和青绿色的茶一起摇曳出梦幻般的颜色。
雪小禅说,一斤的茶叶有七万个幼芽哪,茶香茶苦,不是朝夕能品出的。喜欢这样诗意的女子,她的爱情故事总不经意地触动灵魂,像茶,细品时会溢出丝丝缕缕的温柔,让人有落泪的冲动,但却是欢喜的。
当思维出现停顿时,我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杯是透明的,容量也小,能让我三五口喝完茶的杯子肯定是精致的,是的,小巧玲珑。杯子的旁边放着银色的壶,寻常人家烧水用的小号铝壶,被我夜以继日地当作茶壶用,里面结了一层厚厚的茶垢。我提起茶壶,将空杯续满,继续遐思。
爱情真是奇怪,像曾经她,明知他大学期间又有了女友,还明确摊牌要分手,仍会千里迢迢的赶来。爱一个人可以不在乎距离的遥远,只恐隔了千山万水的那颗心已另有所属。她在我面前忍不住落泪,若非伤到深处断然不会这样,因为我们也只是在网上聊过而已。她说他本来就是她的,怎么可以被抢走,她为报复而来。她的面前摆着几个空酒瓶,表情刚烈而绝望。
他们的爱情我知道很多,但我们的关系却很平淡。他是我的大学同学,一年也不曾说过话,直到一天我提着茶壶在操场外走过,他喊住并问有没有水,我把满满一壶茶递过去,他一气喝完。他不好意思地说失恋了打半天篮球实在很渴,然后给我讲他的爱情,他与她高中时的轰轰烈烈,他大学的落寞以及另一女孩的好。他说他无法面对她的痛苦,却也无奈,并让我有空陪她网上聊聊,我不忍拒绝这样的信任。那时已是傍晚,月光溢满整个校园,他说我泡的茶和饮料绿茶简直一个味道,其实不过是茶里加了冰糖。
我在网上陪了她近一年,她毕业后就来到他所在的城市,他却避而不见,于是她找到我,诉苦的同时也打探些消息。我劝她放弃,爱走了,心远了,再回到从前谈何容易,她却只是泪眼朦胧。后来,她找到了他,我却和他们都断了联系,本是简单的人,不喜过问太多是非。
几年过去了,前几天在网上又遇到她,她说他们快结婚了,我送上祝福。生活真不可思议,若换我,是决计等不到这结局,纵然心里万分不舍,也不会给对方和自己回头的机会,等来的果真还是原来的他吗?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重情如林清玄者,也不免三番五次面对感情的困惑,何况众生?
有男友本不喜饮茶,为着我的痴也爱上茶杯,朋友得知就请他喝茶,他说须加了冰糖才有味道,一瞬间漂泊着的灵魂有了依靠,一个细心到可以品出茶味的男人是值得相伴的。几年来何尝不知他的好,只是无法忘却受过的伤,逃避时就微笑着请他品茶,每每用的是茉莉加冰糖,以为他不知,却无意间被一语道破。
一份情缘或许就如此简单吧,我会约他一起赏这月色,品这香茗,再在他肩头安然睡去。
朋友们劝我不要在晚上喝茶,知她们是好意,只是面对这般良辰,叫我如何不贪饮?庆幸所饮只是茶,而非酒,茶的温婉足以应对心情起伏,也让我在平静下来的时间里等到爱情。
不觉间竟把茶饮尽,剩了满满的一壶月光,在清风里流露脉脉温情。
有几分困意,我提着这壶月色走进卧室,今夜会有个好梦。
点评:
每次读石霖的文字,仿佛在喧嚣的都市里,听到了隐约的,悠长的禅寺晨钟暮鼓,带着宁静和脉脉温情,缓缓沁润舒展了整个身心。在我能看到的她的所有文章中,我最喜欢她的《一壶月光》和《水佩风裳话芙蕖》,后者,在沙龙的征文比赛中,被《圆觉》杂志总编看中,在《感悟生活》栏目中,发了头题。至今,难以忘怀文中身背蜂窝、四处云游的僧人形象和放生池中的清净莲花。
生于嵩山脚下书香之家的石霖或许自幼受到禅文化和儒道文化的熏陶,文字中常含着淡淡的禅意。而她温和、婉约、宁静、朴实的语言和对文字独到的体悟、把握,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将这种禅意表达得极富个人色彩。
譬如:“与其说习惯了失眠,不如说是喜欢夜的宁静。此时的城市异常娴静起来,星光虽难得一见,但月亮总会穿越远处的霓虹和高楼,落在我的小小的茶壶里,和青绿色的茶一起摇曳出梦幻般的颜色。”
“不觉间竟把茶饮尽,剩了满满的一壶月光,在清风里流露脉脉温情。
有几分困意,我提着这壶月色走进卧室,今夜会有个好梦。“
这些对人生的细腻观察与沉静舒缓的描摹,显示出了作者淡然面对痛苦,把念头止在当下,默享天地至味的达观胸襟。这是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一种难得的胸襟。
《一壶月光》的结构很巧妙。用满壶月光贯穿始终,然后时空交替穿插,如影往事,各种联想,尽入壶中,浸泡出了一壶温煦的饱满的上好茶水,不动声色地流入每位读者的身心。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我个人认为,就是今后适当注意一些文脉的贯通。在石霖女士的文中,有时,贯通文脉之气,偶显零落。
这只是技巧问题,瑕不掩瑜,很容易达到的。诚如卖油翁所言,无它,惟手熟耳。
文学的功用,在于引导人们向善,向上,解脱烦恼,达到人生的欢喜清凉地,这一点,石霖女士已经芙蕖初绽,清香渐来。希望不懈努力,贡献出更多的精品,让美好的“石霖”洒满人间和众生的心田,使无数焦着的心,得到温情的洗涤和抚摸。
附:石霖言
地儿老师抱病点评,不胜感动,进入沙龙几个月里获益匪浅,今见老师点评更有所感。今年二月底《大河报》忽然发了篇小文,算是处女作,一激动就动笔了,一连写了五篇关于茶的散文,写完心里着实茫然的很,忽然看到其中之一的《一壶月光》竟被地儿老师加为精华,很受鼓励,才敢在休息了半个月之后又陆续敲字,《水佩风裳话芙蕖》也是在看了地儿老师的《文殊院小记》之后动了笔,写文之初,能遇到这样的良师真是平生幸事,谨此以念,祝愿老师身体早日康复!
一并感谢一支笔,凹凸凹,魏欣,含笑红尘,陈泽来,郑啸,月清秋,纤云拂月,兰心草,小风习习,小黑裙等良师益友,无形中学习很多啊,希望我们的沙龙越来越热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