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所息,诗意栖居”,是我在课前10分钟左右才想到的,临时加进课堂,也可以说之这堂课的亮点,因为在这之前对于孔子赞扬曾点,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课前忽然想到它。它带着中西两位哲人的告诫,也紧贴这篇文章的内容,送给我的学生们。(文字后面已经补充)
http://s8/middle/50645febx97c3966c7c47&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2/middle/50645febx97c396f4cd4b&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做了一个课件
,用《孔子》电影开头导入课文,说《孔子》中的两个情节——子路之死,颜回之死。
http://s3/middle/50645febx97c3980cf962&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这张的内容是要学生最后来解释的。
http://s7/middle/50645febx97c398996166&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出示文题。
http://s12/middle/50645febx97c3a602acfb&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一共制作了40张幻灯片,做了几个链接,插播一个朗诵和一首音乐。
http://s16/middle/50645febx97c3bdb3c6cf&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打开这个幻灯片,链接的是自己的博客,也得感谢网络,还有自己平时的努力,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博客上链接的文字,就是有一年写的《大觉山漂流》。
http://s1/middle/50645febx97c3be7a9910&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3/middle/50645febx97c3c02461ac&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1/middle/50645febx97c3bf542d7a&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3/middle/50645febx97c3c14f3a6c&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前年买了南怀瑾先生的书,看了《论语别裁》,用上了。
http://s10/middle/50645febx97c3c2ec7209&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6/middle/50645febx97c3c3741db5&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打开这个幻灯片,链接的是“邵武论坛”,得感谢它,经常用于上课。因为说到儒家的“修齐治平”,链接一篇文章《雾中梅花岭》。
http://s5/middle/50645febx97c3ddf1b664&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middle/50645febx97c3cbd8b420&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搜索一些图片加入。
http://s12/middle/50645febx97c3d5a23a7b&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9/middle/50645febx97c3d6499578&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12/middle/50645febx97c3d7c4778b&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到武夷山看《印象大红袍》自己拍的,用上了
http://s5/middle/50645febx97c3f95791f4&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引导同学讨论,并说说自己赞同什么观点,说出理由。
http://s3/middle/50645febx7593965afb82&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9/middle/50645febx759396640c38&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加入《论语心得》里面于丹评论的文字。
http://s7/middle/50645febx7593966a2de6&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小结课文。
http://s11/middle/50645febx97c3e16d16ea&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一共40张。
http://s9/middle/50645febx97c3e5b23fa8&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http://s2/middle/50645febx97c401c30711&690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TITLE="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我的一堂公开课【原】" />
生无所息 诗意栖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
余文森教授说:“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要上好一堂课时很不容易的,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而学生的活动主要又是在课堂,因此,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特别强调的。
因为是开公开课,所以对这一堂课的教学格外认真一些,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上好这堂课,既要讲清楚孔子的政治主张,又要说孔子的教学态度,还要说其中的字词和句式。于是在脑海里先定下一个“三维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结合课文探究相关问题及写作特点;2、学习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3、明确孔子的政治理想,自觉形成“生无所息,诗意栖居”的生活观。
下面就是安排课时了,看看别人设计,有的一课时,有的两课时,有的甚至三个课时。看来不能迷信别人,得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安排课时。于是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讲字词的理解和句式,第二课时讨论曾点的理想,进而展开说说孔子的政治主张。
对于《论语》,学生还很陌生,于是又把《论语》中孔子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章节全部选出来让学生课外去看,一共选了21节,将翻译和简析都印发给他们看,其中有很多事孔子对弟子的评论,子路、颜回、子贡、子张、子夏、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游、曾参、仲由……目的是要学生对《论语》中孔子和学生的交往有一个总体的感觉。不仅给他们看看,还用了半节课做一些指导。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设计了,我一直在考虑是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时间。刚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年段备课组活动,我把自己的一些设计和困惑说出来,想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后来大家都觉得在充分的预习上,用一节课就可以。所以,我最后的决定是,用半节课来检查预习,疏通文字,说说孔子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对《论语》、对孔子、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后,第二课时重点落在对曾点所描绘的理想世界的讨论。
上课的前半个小时,对所做的课件进一步的修改,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个不能解决的困惑。因为曾点的理想有不同的理解,看过朱宏达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散论》,文章中提到了四中理解:①
“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 ② “ 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 ”③ “ 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
‘ 道不行,乘 桴 (fú) 浮于海 ’ 的话和 ‘ 欲居九夷 ’ 的想法;孔子又说: ‘ 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④ 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这篇文字在《论语》中篇幅亦长,恐怕是战国时期孔门后学所记。甚至还说道思想家王充认为曾点是在展示一幅祭祀的画面,也就是一些文章中所提到的“雩祭”。面对这些说法,自己得有一个看法,我还是比较赞同前两种说法的。但是,面对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应该如何解释。
忽然想到孔子对子贡说的“生无所息”来。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天瑞》,原文是这样的: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生无所息,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而曾点的理想就是孔子所奋斗的理想,那种“大同世界”的理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祈祷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想起了诗人海德格尔的诗句“诗意栖居”来。于是,我加了一张幻灯片,用上八个大字送给学生们,这八个大字就是——生无所息,诗意栖居。
上课了,把孔子和弟子的性格以及文章的字词句式过一遍,把学生重点引导到分析曾点的理想上来。所以,对文章的宾语前置句想有一个小结,提问一位学生,不太懂,再提问一个学生,还是不太明了。我心里想,要是停下来说宾语前置句式,势必玩不成今天的重点内容,要是不说这句式,那宾语前置有没有真正的掌握。脑子里要快速的选择。于是还是把宾语前置句放弃,等下一节课再补充说到位。
这一决定后,马上进入正题,对曾点气象的讨论,设置了几个问题课堂完成:
1、将曾点描绘理想的那一段文字用现代汉语比较优美的文字展开。
2、对于不同的理解,你的看法如何,你支持什么观点?
学生讨论完成后提问,回答还是较好的。大部分同学赞同前两种观点。我也得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也赞同前两种观点。于是,我小结,用了于丹的话语:“曾皙的内心是完满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以万物各得其所为理想,这就比另外那三个人想从事一个具体的职业,在那个职业上做出成绩要高出一个层次。
这就是孔夫子说过的“君子不器”。一个真正的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他要从最近的、从内心的完善做起。《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最后我解释为什么送给同学们那八个字了:带着劳绩,积极地处世,生无所息。诗意栖居,把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小河,在心灵流淌,在这世界流淌。
一堂课,就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调整中上完了,对照余文森教授的那一句话我又很多的思考。
本堂课的教学亮点是:有自己的风格,链接了自己的博客,链接了自己写的文章,能总结出“生无所息,诗意栖居”八个字送给同学们,还有用上了自己读的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的文字,用电影《孔子》情节开头,网络上搜索一些表现大同气象的图片等,这些在课的预设上都做得很好。学生能感知,自己也在读书和写作上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老师评论说是“厚积薄发”,这是对我很高的赞赏,其实自己还要多多努力。
本堂课的不足是:容量多了一些,该舍弃的(如宾语前置的复习)没有舍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成互动还得加强(许是听课老师多的原因),学生当堂作业最好能用展示仪展示等。
总之,公开课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课堂,它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我们就在这成功的喜悦和不足的遗憾中不断的努力,真正关注课堂,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