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杨绛的《我们仨》是在2004年,时隔几年,它还是那么火,最近几个朋友要我为他们买去寄往外地,都想再次重温一遍。我记得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段:“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这是人无法改变的宿命,也许,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这样那样的痛苦,或重或轻,或深或浅,才会有怀念,才会有一种沉静的美感,在岁月中慢慢绽放。患难忧虑会孕育出智慧,所以,人生在世,不管经历什么样的苦难,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细细品尝,快乐需如此,忧患苦难更需如此。一位朋友这样总结说。
三联书店最近又推出了《听杨绛谈往事》,作者是以杨绛谈往事的方式写的这部著作,也可为杨绛回忆录视之,书中讲述了杨绛和钱钟书先生年轻时期的恋爱故事,其中有一段读了很感动,可谓重温往事,体味旧情。年轻时的钱钟书对杨绛实为一片痴心,一对才子佳人,在美丽的清华园演绎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期间彼此产生过误会,钱钟书为此写下了很多伤心的诗,如“著甚来由又黯然?等昏茶冷绪相牵;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等等杂诗。。。后又重归于好!钱钟书先生的才华不为一般,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的赠书页上他写下了一句浪漫体己的话:
赠与
杨季康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锺书
钱先生用妻子情人朋友来称呼和赞赏杨绛,这是一种无上完美的称呼,实在妙不可言。
杨绛解释这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切身体会,让读者明白了一个道理: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多么精辟的解析啊!
中国以前崇尚“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五伦”中朋友非常重要。其它四伦如能复为朋友,交心而知己,关系定会非常融洽,和谐。杨绛提出的社会人和谐统一的思想再次触到了我们的心底。
《听杨绛谈往事》,太多的故事,也不能用三言两语去叙写,所以我挑选了以上的一些内容作为纪念,虽不是奇异伟大的事迹,但她的阔达和思想深深感染了我,她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颗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