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故事(46)曲高和寡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诗词歌赋 |
战国时期,宋玉是楚顷襄王时期的朝中大臣。他一身正气,满腹经纶,且相貌堂堂,能言善辩,引来不少奸邪小人的嫉恨。一次顷襄王问宋玉:“先生的行为是否有什么不够检点的地方,否则,为什么一般士民都不说你的好话呢?”宋玉说:“是有这么回事,请大王宽恕我的罪过。有一天,我在郢都大街上听人唱歌,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跟着唱的有数千人。后来他接着唱《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只有几百人。再后来等他唱《阳春白雪》的时候,跟着唱的只有几个人了。所以,曲调越是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曲高和寡)。就像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凤鸟搏击长风,翱翔于九天之上,岂是田间晏雀可与一比天之高低的?鲸鱼朝发于昆仑,遨游万里之外,也岂是沟渠泥鳅可与一测海之大小的?人群也是这样,与众不同的圣人,超然独处,那些世俗之人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举止呢?”顷襄王听了,羞愧难当,过了半天,才自我解嘲地说:“先生真是风流雅士,一般俗人又怎能企及呢!”(原文见《天下才子必读书·宋玉对楚王问》)
读完宋玉的这番高论,就不难理解李白“《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的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