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邱灿华: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高尔夫

(2011-01-21 17:46:55)
标签:

体育

中国

高尔夫运动

高尔夫教育

发展前景

分类: GOLF人物访谈

                    访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院长---邱灿华 博士
 


    Q:邱院长你作为一个从事休闲产业研究和高尔夫教育的学者,你如何看到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发展前景?该怎么样去发展?
    A:在中国的现实当中,高尔夫还是一个贵族化的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在总体上还是呈现出为富人服务的倾向,国家政策的限制,打球的门槛偏高,缺乏普及就不能真正的促进这一产业展。其次,当前高尔夫高端的奢侈型形象造成的与普通民众的对立,造成民众与高尔夫的隔离,由此产生对高尔夫的反感,如何解决这种对立,是发展高尔夫产业的关键问题。
2009年高尔夫加入奥运大家庭,可以矫正公众对高尔夫的认识,高尔夫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而并不只是贵族化的运动,平民百姓都应该有机会参加。
    在当前的高尔夫产业发展环境下,缺乏广泛的参与人群,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如以国家体制的保证高水平的运动员参加国际赛事,实质上就失去了一项运动的本意,我们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举国体制所产生的问题,当我们不需要奥运会的奖牌来增强国家自信心时,我们才能真正关心如何能让国人以参加运动为乐,并在运动过程中寻求人的全方位发展,高尔夫运动也同此理,作为运动,其共性价值是一致的,作为独特的运动,高尔夫还有其独特性,是其他运动所不可替代的,高尔夫运动对条件要求比较高,比如场地需求空间大、离城市有一定距离,这些因素都影响高尔夫运动在当前的状况下的广泛开展,因此当前情况下,只能有少部分高消费人群可以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并且又过分强调其社交和商务功能,我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提高以及国家对土地利用的有效管理,在荒地和无耕种价值的山地都能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政府最终会意识到高尔夫运动及相关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然还需要时间,并依赖于政府对产业的管理能力的提高。


    Q:对于高尔夫球场,在国内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反对有人支持。你作为一个研究高尔夫方面的学者,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关于球场的建设,一方面是国家严格限制,另一方面是,各地越过各种政策限制,有不可遏制的建设球场的动力。
    建设球场的动力来自于现有的高尔夫发展模式,即高尔夫与房地产的捆绑式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必然造就高尔夫高不可攀的贵族身份。这种模式下,政府和开发商的动力不言而喻,公众的批评自然也不绝于耳,批评来自于耕地占用和环境问题,更多的批评来自于与普通民众的对立,中央政府在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采取限制政策自然有其合理性。
    但是高尔夫运动也自然有其合理性,当利用荒山、荒地甚至垃圾填埋场建设高尔夫,并且能成为高尔夫发展的主要途径,能让普通民众参与进来时,这个产业就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促进作用勿庸置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土地的短缺和环保的批评所导致的是否应该停建球场的问题,而是如何提供能满足各阶层和不同群体的体育休闲需求,关键在于如何增加供给,如果单纯依靠商业机构的投入,从其盈利性的角度考虑,其必然建设奢侈型依托高端地产的高尔夫模式,当然就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这种对立也就越尖锐。
    高尔夫产业发展实际上同样是一个涉及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工程,当前的发展模式,政府、开发商以及有能力消费高尔夫运动及别墅的精英们是主要的受益人,而普通百姓、失地农民以及地区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利益还无法从中体现,这就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政府严令禁止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如何从根本上给出产业治理的方法和管理途径才是发展高尔夫根本的体制性出路。


敬请关注下期精彩问答
1.近年来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打球人口在不断增长,势必会造成高尔夫行业各种人才的紧缺,你认为该如何去开展高尔夫教育?同济大学高尔夫商学院会在其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2.受各种条件限制,中国专业的高尔夫教育发展比较晚,目前很多的高尔夫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教育,从而造成了国内很多高尔夫球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面对这种局面,你认为该如何去改变?

 

 

更多精彩的评论请登陆高缘网http://www.igolfyou.cn/space-761-do-blog-id-1075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