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
(2009-05-22 08:12:53)
标签:
杂谈 |
1.通过认识水的三态活动,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认识水的性质活动,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一些科学术语(沸点、熔点、熔化、沸腾、凝固、液化、升华和凝华)及其各自的定义。
3.通过应用科学术语活动,能选择适当的使用科学术语来解释日常现象,强化应用科学术语的意识。
4.通过用粒子模型来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活动,理解引起水的三态变化原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1.正确使用科学术语描述日常现象中水的三态变化。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水、冰块 、烧杯、多媒体影像播放器 实物投影仪
活动二:碎冰块、热水、温度计、漏斗、烧杯、铁架台和铁夹、电子停表、酒精灯、平底烧瓶、带孔铁片、石棉网、玻璃片(或瓷砖、镜子)、三脚架、坩埚钳
活动三:实物投影仪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或电脑)
【资源】工作纸、图片(或水的三态变化粒子模型FLASH课件)、自然界水的各种美景影像资料、水的凝华(制霜)实验录像
【活动设计】
活动一:水的表现形式分类
活动目标:
◆
◆
◆
◆
活动目标:
1.
2.
3.
4.
5.
6.
7.
◆
◆
◆
◆
◆
◆
◆
◆
◆
◆
活动三:应用科学术语
活动目标:
1.
2.
学生活动
◆
◆
◆
活动四:用粒子理论模型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目标:
通过画水的三态粒子模型图,分析三态变化时能量、粒子运动和间隙的关系,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
◆
◆
◆
1.
4.洗完澡浴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水珠:
5.棒冰周围“冒出的白气”:
1、提问:露是怎样形成的?
2、谈话:我们从水蒸气凝结成水变化中认识了露的形成。今天我们再继续对水蒸气进行研究,以了解霜的形成。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蒸气遇冷(0℃以下)会结冰。
(1)谈话:今天你们桌上的金属罐内都装有冰块,这些冰是什么变的?水能变成冰,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吗?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观察一下。
(2)讨论实验方法。
(3)指导实验:
①一只罐内加少许水,另一只罐内冰上撒上30%的食盐。
②观察两金属罐的壁上各有什么出现,同时测量一下两罐内的温度。(观察时,不要对罐壁呼出气体。)
(4)汇报实验结果。
(5)师生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当遇冷在0℃以下时便会结成冰
2、认识雪和霜的成因。
(1)谈话:我们知道了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0℃以下时会凝结成冰。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一事实,推想一下,下雪是怎么回事吗?
(2)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
(4)比较雨和雪成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5)根据露形成的过程,推想霜的形成,说说露和霜的成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6)小结: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0℃以下时结成的小冰晶,雪是从高空中落下的,而霜是地面上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冷的物体上的。
3、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1)谈话:我们学习关于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图示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变化条件吗?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各组的图解。
(4)师生共同评议图解,提示学生注意,冬天晾在室外的冰冻着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的,说明冰、冰晶也能直接汽化变成水蒸气的。
(5)小结:冰吸收热量后可以变成水,水吸收热量后变成水蒸气,冰吸收热量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放出热量变成水,水放出热量变成冰,水蒸气放出更多热量后也能直接变成冰。
4、研究水的三态变化可以为人们做很多事情,人们是怎样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
(1)分组讨论:①利用水可以结成冰,冰在0℃C以下,可以用来保存食品、药品;②蒸汽机是利用水可以变为水蒸气,用蒸气作为动力;③蒸馏水是利用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来净化水。
(2)思考:你们还知道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启发学生从水的三态变化中了解人们是怎么利用水吸热和放热的。如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达到降温目的,冬天使用暖气等。
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