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热在气体中的传递、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2009-03-10 09:11:33)
标签:

杂谈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能的转移的形式之一——热传递。

2  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  知道热对流的粒子模型。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简单的热对流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  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以及学习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对流的概念。

难点:热对流的粒子模型。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海陆风的形成动画

2、教学器材:模型风车、酒精灯、铝箔、剪刀、棉线、一次性竹筷、卡纸、烧杯、蜡烛、石棉网、高锰酸钾、琼脂、小瓶、细管、热水、冷水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2  内容与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师:不能用嘴吹,不能用手摇动,用你们学过的知识使风车转动起来。

1、组织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

(点燃酒精灯,放在风车下,风车转动起来)

2、师生一起做这个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3、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起来呢?

研究热在气体,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对流
 

思考并动手实验。

 

 

思考教师的问题。

 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验现象导入本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一:

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薄铝片用家用铝箔代替,螺旋剪得要宽一些,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结论:热空气是向上升的。
 

进行实验,填写实验现象,

 

思考并总结热空气的移动方向。
 学生动手实验,从实验中结果中判断热空气的移动方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活动二:空气的对流  

通过实验活动研究空气的对流现象。

(实验中注意卡纸与烧杯内壁的密封性,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另:此实验也可以用物理对流实验装置代替。

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对流。

解释气体中热对流的粒子模型:气体中对流的产生是由于物质遇热后运动粒子运动加剧,间隙变大,密度变小,上升,而周围高密度的物质过来补充,形成对流。
 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画图。并思考对流的形成原因。  从实验现象来归纳对流的产生原因
 活动三:热水的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的流动方向。

(高锰酸钾晶体也可用碘晶体来代替,注意加热前水温不要过高)。

结论:加热后,水的密度减小,热水向上移动。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思考热水为什么会向上移动  通过直观的实验来间接显示热水的移动方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活动四:水的对流  

通过实验研究水的对流,并与空气的对流相比较,找出相似的地方。

热水向上移动,冷水过来补充,形成了水的对流。

水的对流与空气的对流有相似性,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解释水形成对流的粒子模型:当水受热时,粒子间的距离增大,热水膨胀,密度变小,向上移动,而冷水过来补充,形成对流。
 观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归纳水的对流方式。  利用巧妙的实验方式,来展示水的对流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  

液体或气体受热时会膨胀,密度变小会上升,而周围的密度较大的液体或气体会过来进行补充,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知道了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方式主要都是对流。

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对流应用的例子,并用你们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海陆风的形成,古代传讯用的狼烟,排风扇安装在靠上的位置,热气球……)
 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对流应用的例子  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