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作家黄小
平近照)
《智慧讲堂》为“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的第19部文集,是其小品文“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中的讲座传播体系(“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被称为一本让人越读越聪明的书。
第二讲、自知智慧
作者:黄小平
26、自知,是深知自己的无知
若问你为什么读书?你也许会说,因为读书可以愉悦心情,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养灵魂。
但若要你只从知识方面来回答,你也许会说,读书可以求知,让人变得有知识、有学问。而我的一位老友,他的回答让我疑惑不解,他说,读书是因为自己无知。我深知这位老友,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学习,他应该学富五车才是,怎么说自己无知呢?
我以为这是老友在故作谦虚。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则《井与大海》的寓言,才明白老友说的是实话。寓言讲到,井看外面的世界就井口这么大,便以为它的一个井口就是整个世界,于是不把整个世界放在眼里,自大地认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而海接触到世界是那么无边无际,包罗万象,反倒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匮乏。
我想,老友就是这样一片大海,书读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感到知识的无限,越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于是也就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越无知的人越自大,越有学问的人越谦卑,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27、自知,是走进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相处
很多人都喜欢热闹,怕孤独,怕一个人独处,怕和自己相处。
学会和自己相处,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和功课。
如何和自己相处呢?学会和自己相处的最好办法,是走进自己的内心,走进自己内心的世界。
但倘若你内心的世界是单调的、浅薄的、荒凉的,像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身居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不会害怕和孤独呢?
所以,学会和自己相处最关键的是,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充实起来、美丽起来、高贵起来,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既有似锦的繁华,也有通幽的曲径,既有春花的灿烂,也有秋叶的静美。身居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会害怕孤独,又怎么不会流连忘返呢?
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做足“心”的功课,把功夫用在“心”上,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和自己的“心”相处。
28、自知,是知命而不认命
年至半百,经历世事沧桑,一生还是碌碌无为,平头百姓一个,于是很多人便叹:认命吧!不再有年轻时的热血沸腾和雄心壮志,开始自甘认命,听凭命运的摆布,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五十而知天命”,圣人孔子不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吗?但孔子这里说的“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不是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而是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懂得遵从自然规律办事,而不再强求结果。
“知天命”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努力作为,而不是认命。认命是一种迷信,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观念,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只会让人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成为受命运摆布的一个傀儡。
知命,并非认命。知命,是知道世事艰难,但不悲现厌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无论结果如何,都荣辱不惊,保持安然的心态。而认命是把自己全部交给命运,从不主动作为,一切都等待命运来安排。
人到五十,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去知命,而不是逆来顺受地去认命。
29、自知,是知从何来也知何去
唐僧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一路是妖魔鬼怪、坎坷曲折、艰难险阻,而唐僧一个文弱僧人,手无缚鸡之力,他一路是靠什么走过来的呢?有人说,这全靠他手下几个徒弟有高超的本领,一路保护着他西天取经。
可就是这几个具有高超本领的徒弟,取经路上,动辄要摞挑子,要散伙。看来,光靠高超的本领,取经早就中途夭折了。
那么唐僧是靠什么历经十万八千里、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的呢?
取经路上,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前半句,说明了唐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也不忘从哪里来,即从东土大唐而来,始终不忘出发的地方,坚守一颗不变的初心,初心坚如磐石,矢志不渝。后半句说明唐僧始终不忘到哪里去,即去往西天拜佛取经,目标明确,坚定一个方向。知从何来,也知何去,正是这份清醒的自知,使唐僧始终没有迷失初心和方向。
这就好理解了,真正护佑唐僧历经千磨万难取得真经的,是唐僧不变的初心和对目标的坚定执着,是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坚守。(摘自黄小平《智慧讲堂》,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16000余篇,已出版文集19部(纸质书14部,电子书5部),其小品文已经形成“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或播报,共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转载9000余篇次,选录各类文选文集100多种,众多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并选入《大学语文》;《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生存之道》编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考试作品等。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另外,作者对公考面试也深有研究,已出版公考面试辅导专集《面试面对面》《公考面试100题》等。作者微信号:huangxp65
[转载]黄小平《智慧讲堂》连载(17)
《智慧讲堂》为“中国小品文大王”黄小平的第19部文集,是其小品文“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中的讲座传播体系(“讲”),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被称为一本让人越读越聪明的书。
第二讲、自知智慧
作者:黄小平
26、自知,是深知自己的无知
若问你为什么读书?你也许会说,因为读书可以愉悦心情,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修养灵魂。
但若要你只从知识方面来回答,你也许会说,读书可以求知,让人变得有知识、有学问。而我的一位老友,他的回答让我疑惑不解,他说,读书是因为自己无知。我深知这位老友,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读书学习,他应该学富五车才是,怎么说自己无知呢?
我以为这是老友在故作谦虚。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则《井与大海》的寓言,才明白老友说的是实话。寓言讲到,井看外面的世界就井口这么大,便以为它的一个井口就是整个世界,于是不把整个世界放在眼里,自大地认为自己就是整个世界;而海接触到世界是那么无边无际,包罗万象,反倒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匮乏。
我想,老友就是这样一片大海,书读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多,越感到知识的无限,越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于是也就越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越感到自己的无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越无知的人越自大,越有学问的人越谦卑,也许这就是原因吧。
27、自知,是走进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相处
很多人都喜欢热闹,怕孤独,怕一个人独处,怕和自己相处。
学会和自己相处,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和功课。
如何和自己相处呢?学会和自己相处的最好办法,是走进自己的内心,走进自己内心的世界。
但倘若你内心的世界是单调的、浅薄的、荒凉的,像是一片荒芜的沙漠,身居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不会害怕和孤独呢?
所以,学会和自己相处最关键的是,加强自己内心的修养,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充实起来、美丽起来、高贵起来,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既有似锦的繁华,也有通幽的曲径,既有春花的灿烂,也有秋叶的静美。身居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会害怕孤独,又怎么不会流连忘返呢?
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做足“心”的功课,把功夫用在“心”上,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和自己的“心”相处。
28、自知,是知命而不认命
年至半百,经历世事沧桑,一生还是碌碌无为,平头百姓一个,于是很多人便叹:认命吧!不再有年轻时的热血沸腾和雄心壮志,开始自甘认命,听凭命运的摆布,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五十而知天命”,圣人孔子不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吗?但孔子这里说的“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不是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而是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懂得遵从自然规律办事,而不再强求结果。
“知天命”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努力作为,而不是认命。认命是一种迷信,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观念,对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它只会让人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成为受命运摆布的一个傀儡。
知命,并非认命。知命,是知道世事艰难,但不悲现厌世,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无论结果如何,都荣辱不惊,保持安然的心态。而认命是把自己全部交给命运,从不主动作为,一切都等待命运来安排。
人到五十,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去知命,而不是逆来顺受地去认命。
29、自知,是知从何来也知何去
唐僧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一路是妖魔鬼怪、坎坷曲折、艰难险阻,而唐僧一个文弱僧人,手无缚鸡之力,他一路是靠什么走过来的呢?有人说,这全靠他手下几个徒弟有高超的本领,一路保护着他西天取经。
可就是这几个具有高超本领的徒弟,取经路上,动辄要摞挑子,要散伙。看来,光靠高超的本领,取经早就中途夭折了。
那么唐僧是靠什么历经十万八千里、历经千难万险取得真经的呢?
取经路上,唐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前半句,说明了唐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也不忘从哪里来,即从东土大唐而来,始终不忘出发的地方,坚守一颗不变的初心,初心坚如磐石,矢志不渝。后半句说明唐僧始终不忘到哪里去,即去往西天拜佛取经,目标明确,坚定一个方向。知从何来,也知何去,正是这份清醒的自知,使唐僧始终没有迷失初心和方向。
这就好理解了,真正护佑唐僧历经千磨万难取得真经的,是唐僧不变的初心和对目标的坚定执着,是内心的那份信念和坚守。(摘自黄小平《智慧讲堂》,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黄小平,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16000余篇,已出版文集19部(纸质书14部,电子书5部),其小品文已经形成“字、词、句、文、讲”五大体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发表或播报,共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转载9000余篇次,选录各类文选文集100多种,众多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哲学家的思考》编入全国高级技校语文教材,并选入《大学语文》;《童心的天堂》编入全国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类文阅读;《生存之道》编入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画出快乐》编入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定考试作品等。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另外,作者对公考面试也深有研究,已出版公考面试辅导专集《面试面对面》《公考面试100题》等。作者微信号:huangx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