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2009-02-25 20:18:58)
标签:

宗璞

长篇小说

《野葫芦引》

文化

分类: 名家介绍

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是公认的治学严谨的著名作家,因为她对于艺术有极高的追求,她的创作精益求精,所以她不是多产作家。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成名三十年了,才终于提笔写长篇,这部长篇小说叫《野葫芦引》。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宗璞的《野葫芦引》是第一部全面地史诗般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历程的长篇小说。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日本侵华的危难时期,由不愿做亡国奴的三所中国一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南迁到昆明后,临时组合在一起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战的胜利后,随着三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而解散。在抗日艰难岁月,从1938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传奇地存在抗日烽火中,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为培养中华民族大批优秀人材而标柄春秋。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其中有许多人成为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新中国不少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都出自西南联大。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为背景,生动地叙写了八年抗战时,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小说结构严谨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物丰满真切,非常耐看,把的人心正气、亲情友爱、生死别离、世情百态、众生之相,把中国高校知识人群的群体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命运刻画得栩栩如生,是这些年不多见的好作品。

《野葫芦引》计划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四部长篇组成的长篇小说,每部相关联,又可以独立成篇。由于宗璞年龄已高和身体不适等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目前只出版前两部《南渡记》和《东藏记》。第一卷《南渡记》主要叙述“七七事变”后北京各大学开始南迁,第二卷《东藏记》主要叙述大学南迁昆明后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南渡记》获第二届“人民文学”奖,《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十岁时,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8年时光。西南联大师生们在贫寒逆境中研究不辍,给少年宗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宗璞就想写一部反映中国知识群体在八年抗战争时期的生活的长篇小说,但一直未能动笔。“文革后”宗璞决定放弃专业研究课题,专心小说。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1985年春到1987年底,她完成了《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南渡记》。1988年宗璞60岁生日时,《南渡记》出版。随后,为了全力照料九十多岁的父亲冯友兰的生活,使他完成《中国哲学史新编》,宗璞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断了三年。1990年,94岁高龄的冯友兰老先生终于完成了他的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随即辞世。宗璞也大病入院。直到1993年,宗璞才拿起笔来,继续她的《野葫芦引》的第二卷《东藏记》。

因为多病缠身而体力不支,还要整理父亲冯友兰老先生浩如烟海的文稿,写作时常中断,断断续续写了七年,后来眼疾逐渐加重,视网膜脱落,最终只能用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到2000年,宗璞终于完成了《东藏记》,这部耗去了七十多岁的她七年精力的小说,加上写作第一卷《南渡记》的3年和中间停顿的5年,两部小说前后用时15年。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东藏记》写完了,宗璞又着手写《西征记》,叙述西南联大的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疆场。

“读小说是件乐事,写小说可是件苦事。不过苦乐也难截然分开。没有人写,读什么呢?下辈子选择职业,我还是要干这一行。”宗璞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愿上苍保佑,宗璞先生身体安康,完成她老人家的夙愿,为我们留下一部完整的《野葫芦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