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普森和西蒙的故事

(2007-11-27 20:21:00)

 

20课《生命之线》的作者乔·辛普森是英国的著名登山家和作家。他成为作家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却是生死之间的事故,就是《生命之线》中插叙所讲的他和西蒙的故事。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1/29/8/inkstone100,20071129204110649.jpg

登山遇险

青年时期的乔·辛普森(joe simpson)和西蒙·亚特斯(simon yates)在英国一个登山俱乐部里结识后,共同的登山爱好使两个人成为好友,两人经常一起登山,配合默契。

19855月,25岁的辛普森和21岁的西蒙与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的另外两个人组成了一个四人登山队,去攀登秘鲁安第斯山脉的 6344高的随拉·格兰德(Siula Grande)峰——这座尚未被人征服过的山峰。

四人来到山峰下作,发现当时气候异常恶劣,另外两人取消了登山计划,还劝说辛普森和西蒙放弃这次攀登,等气候好转后再尝试。辛普森和西蒙坚持继续前进。两人的密切配合,经过两天的艰苦攀登,终于成功登顶,在这座峰顶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辛普森和西蒙满怀喜悦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80%的山难发生在下撤途中。在5000高的地方,辛普森踏上一块不大的冰岩,岩石上的冰层突然碎裂,毫无准备的辛普森“噌”的一声从陡壁坠落,左腿重重地撞上一块凸起的岩石,膝盖以下的胫骨包括脚踝都碎裂了。西蒙赶紧一手抓住岩钉上的绳子,一手抓住连接辛普森的绳子,控制住了辛普森的下坠。

西蒙把辛普森拉上陡崖。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登山者的腿严重受伤,需要810人的登山救援小组才能将伤者安全救下山。在这样的高度和寒冷下,一个完好的人下山已很艰险,这样的伤可能意味着永远留在山上了。

辛普森想西蒙会丢下他了,但西蒙没有那么做。他将两根50的登山绳结在一起,在雪坡上挖一个坑,坐在里面固定自己,一点点将辛普森往下放,每放一根登山绳的距离,再由辛普森在雪坡上挖一个坑支撑自己的重量,然后西蒙下来再将辛普森往下放。采用这种方法,不断重复,西蒙艰难地进行着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单人高山救援。

终于,他们看到了希望:还有一千米的样子就要到山脚了!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1/29/8/inkstone100,20071129204110007.jpg 

西蒙断绳

有时命运往往很冷酷。就在眼看要到山下,不幸再次发生了。伤重体虚的辛普森突然从冰崖滑落,西蒙虽然拉住了绳索,但绳索却被卡住了,这是结绳器也坏了,那以西蒙的力量根本无法将辛普森拉上来。辛普森被悬在半空,欲上无门,欲下不能。在他的下面,是深深的冰裂缝。

两个小时过去了,天色越来越黑,暴风雪袭来。冰崖边两人一上一下,衣服都结了冰,冷得手脚完全没了知觉。

下面的辛普森悬在空中摇摇晃晃,他的手被冻坏了,无法控制自己在风中晃动,他感到绝望,觉得自己就要死了,还要害死西蒙!

上面,西蒙感到自己的力气也快耗尽了,西蒙身下的雪窝越来越松动,已经支撑不住两个人的重量,他被辛普森坠得缓慢下滑。西蒙发现自己救不了辛普森,他感觉自己在渐渐崩溃。突然西蒙感到系着辛普森的绳索剧烈地摇动起来,他们正向冰裂缝滑下去!就在这一刹那,西蒙急速抽出登山刀猛地割断了系着辛普森的绳索,辛普森掉了下去……

西蒙脱身后,赶紧下山。怀着悔恨和悲痛,西蒙马上到辛普森掉下去的那个冰裂缝底处寻找,整整三天,也没能找到辛普森,就在他准备放弃寻找而打包离开时,突然听见在他们临时搭建的帐篷上方有叫声,他马上冲了出去,发现了辛普森。西蒙飞奔过来,将辛普森抱了起来,抱进了帐篷……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1/29/8/inkstone100,20071129204105004.jpg                 

生命顽强

原来辛普森坠下冰缝,幸运地跌落在厚厚的积雪上,奇迹般地生存。当他苏醒后,以为西蒙也摔下,死了。他用力拉下登山绳的另一端,以为掉下来的会是西蒙的尸体,然而看到的却是割断的绳头。身处绝境和朋友的抛弃使辛普森在黑暗中绝望地哭泣。在漫长的充满绝望与恐惧的黑夜里,他以为自己一定会死在这里了。

当第二天阳光透进冰缝,辛普森意识到不能躺在这里等死。他看到向上是50多米高垂直的冰壁,自己拖着一条断腿不可能爬上,向下是深深的冰缝。他将登山绳固定在冰壁上,下降到冰缝底部,发现了一条十多米长的斜坡。辛普森每爬一步,断腿都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爬出洞口后,在这里辛普森发现了西蒙的足迹。

他坐在地下,用双手支撑身体,顺着西蒙的足迹一点点爬移,断腿钻心的疼痛折磨着他。黑夜降临,暴风雪又来临了,天亮后足迹被风雪清没了。但辛普森高兴了,因为他看到下面150远有一条冰河,那冰河的下游就是他们的营地。然而,对于重伤、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爬着前行的辛普森,这段路程是如此漫长而艰难。此时,辛普森意识格外的简单却又坚定——活下去!

爬,不停地无休止地爬。不吃不喝,巨大的体力消耗,辛普森的体重在几天之内减少了40%。这天晚上,在黑暗中机械地爬行的辛普森发现已经爬到了宿营地的厕所附近。他泪流满面,发疯一样大叫着西蒙的名字。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2/3/7/inkstone100,20071203193140084.jpg                

写书解难

辛普森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这次事故给他带来了巨大痛苦,两年之内,他做了5次手术,夜夜遭受膝盖疼痛的煎熬。辛普森遭受肉体痛苦,西蒙也遭受个更难忍受的心灵痛苦。

虽然当时辛普森并没有责怪西蒙,还对西蒙说:如果是我,我也会割断绳子的。然而,社会却没有这么宽容。回到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后,西蒙遭到整个俱乐部和登山界的鄙弃与唾骂,说他是置朋友的生死于不顾的小人,人们当面背后都称他是“割断绳子的人”。

西蒙想解释,却没有人听。在人们鄙夷的眼光下,西蒙放弃了他酷爱的登山运动,离开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搬到一个小村庄上,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辛普森出院以后,来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看望西蒙,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辛普森要人们明白,在当时,西蒙的选择是最明智的,与其两人一起坠崖,不如保全一个。然而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解释。

辛普森来到西蒙的隐居地看望西蒙,说:“我热爱登山这项运动,我不希望和我同样热爱登山而且有攀登高峰勇气的人因为我的缘故而放弃登山。”听到这些话,西蒙眼泪流淌出来,他紧紧握着了辛普森的手……

在这时,辛普森想到要写一本书,叙述他们俩登山的全过程,让人们置身空旷的险山之中,设身处地来感受一下他们当时所处的境况,那么人们或许会理解西蒙当时的行为。

于是,辛普森找到伦敦一家著名的出版公司编辑,把自己的设想告诉编辑,编辑很支持他的想法。辛普森一鼓作气,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感受空旷》的初稿。经过修改,1988年《感受空旷》正式出版。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1/29/8/inkstone100,20071129204109425.jpg    

成功之作

《感受空旷》出版后,不但在登山者中间引起了共鸣,而且吸引了不熟悉登山的人,它让读者感受到了登山运动中的英勇与冒险、痛苦与死生,而西蒙割断绳子的举动引发读者的思索。不久,《感受空旷》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50万册,被翻译成14种语言。

读了这本书后,许多人给西蒙写信表示对他当年割断绳子的理解,一些曾经羞辱过他的登山者也纷纷向他道歉。不久,设菲尔俱乐部把西蒙请了回来。从此,西蒙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热爱的登山运动中,经常举办有关登山运动的讲座,并创办了一个登山俱乐部,带领众多登山爱好者攀登世界各地山脉高峰,还精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登山选手。

那次死里逃生的遭遇使辛普森差点无法从事登山运动,所幸经过治疗后,他又能进行他最爱的登山运动了。

辛普森的《感受空旷》推出后不久就获得登山纪实性文学的最高奖项——“塔斯科奖”,后来又获得了“英国非小说类文学奖”,它还被列为描写登山经历的巨著之一。

面对这样的成绩,辛普森觉得很意外,他继续勤奋写作,1992年出了一本名为《液体人》的小说。之后,他又创作了自己的第二本纪实小说《幽灵的游戏》,再次荣获多项大奖。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四部纪实作品,逐渐奠定了他“纪实作品大师”的地位。

                                     http://images.blogcn.com/2007/11/29/8/inkstone100,20071129204107503.jpg

好友依旧

一本为朋友写的书《感受空旷》,就这样重塑了两个人的生命和未来。2002年这本纪实小说中的被美国以《触及巅峰》为名搬上银幕,西蒙和辛普森也被剧组邀请重返安第斯山脉,向世人讲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如今,已经40多岁的辛普森,还从事着他热爱的登山运动,同时继续他的文学创作。辛普森和西蒙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他们每年都会见上几次面,聊聊彼此的生活近况和取得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