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通过一个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揭示了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就是揭露社会的弊病,抨击官员的罪过,同时对百姓艰辛的同情。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体现了白居易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目的:“宫市带来的疾苦”,明显是揭露批判弊政的。
《卖炭翁》这首诗即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宫市”之本质。
可是这个辛酸凄楚的老人的最基本的心愿却没有得到。最后写老人那可怜的心愿随着宫使的出现而彻底粉碎了。重千余斤的一车炭被那些吃饱穿暖的宦官夺走了,却拿在宫中无用的破旧纱绸之类拿来抵价,老人得到的只是既不能吃,又不能保暖的薄纱和绫绸。这叫老人怎么活下去?可见“宫市”掠夺多么残酷!读者读毕掩卷定会油然而生这一看法。
在揭露宫使暴行的诗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把”’、“称”、“回”、“叱”、“牵”、“系”,这六个连续的动作完全把卖炭翁置于一边,宫使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作者即使使用不带有感情的词语,也能激起读者对“黄衣使者白衫儿”这批宫使的痛恨,同时也更衬托卖炭老人的悲苦。“宫市”之“苦”自然而出。
《卖炭翁》这首诗体现了自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通俗,词语生动,叙事简洁而完整。但此诗并未像《新乐府》中其他篇章那样“卒章显其志”,在文章最后直说讽谕主旨,而是将立意寓于事件当中,在艺术表现上尤显含蓄深沉。
作者在诗里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一览无遗地表露出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