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品 ·梅韵·梅魂——记“铁骨红梅”创作者张静

(2010-07-05 05:07:33)
标签:

原创

梅品

梅韵

梅魂

张静

通讯

文化

 

梅品 <wbr>·梅韵·梅魂——记“铁骨红梅”创作者张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六期刊登通讯《梅品 ·梅韵·梅魂

——记“铁骨红梅”创作者张静》

梅品 ·梅韵·梅魂

——记“铁骨红梅”创作者张静

中国妇女报记者   罗燕  李彦

    古今中外画梅花的画家众多,但构图都是采用一枝梅花来表达梅花的品质、神韵和魂魄的。而今一位来自愚公家乡的女画家打破了这一传统,她以整株乃至数株梅树构图,梅树屹立山崖,咬定磐石,盘根错节,挺立苍穹,傲骨铮铮,繁花似锦,暗香四溢。她的构图新颖而大胆,笔法熟练而多变。她把自己的新浪博客取名“铁骨红梅”,一年间推出了近百幅梅花图,每天点击者众,转载者多,题诗者络绎不绝,许多网站、报刊杂志亦多有刊登。她就是在绘画道路上三十余年不懈追求,自学成才的女画家张静。

     张静画梅笔法精炼,构图繁简有序,庞而不杂,虬枝盘节,苍劲挺拔,苍茫浑厚,刚柔相济,异彩纷呈,烘托出梅花的高洁与凌寒傲然,在苍茫秀色中再现素洁高雅的古典美和诗意美,充分展现了她诗意美的想象力和她的美学追求。张静的梅花作品千姿百态,构图精美。以色彩而言,无论是黄梅、墨梅、红梅、绿萼梅,都别具一格,盘根错节,神韵醇厚,花蕊四溢,暗香浮动;以环境而言,无论是雪梅、冰梅、春梅、墨梅、月下的梅都都傲然屹立,铁骨铮铮,品质高雅;以构图的形式而言,无论是横幅、竖幅、扇面,都蕴涵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给人以启迪和哲思。张静以大手笔、大气派、大思维、大境界画梅,为她终生不懈地追求,是她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心灵的升华。

    张静这个王屋山书画研究院的副院长走出太行、王屋山,来京城发展只有一年时间。她现任中国书画评估图录年鉴社美术主编、北京清源阁画院副院长、深圳长乐书画院特聘画家。知道她身世的人都会说:“她的梅花作品很好地诠释了梅品、梅韵和梅魂,她的人生之路则更是对梅品、梅韵、梅魂的注释

梅品

    张静出生在济源县城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这里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也是中国画鼻祖荆浩的故里。穷乡僻壤,家境拮据,她的绘画之路没有任何得天独厚的优势,反而十分艰辛。她从小就爱画画,更喜欢梅花。她最早记住的谚语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凌风傲雪、不屈不挠,品质高洁,成为她人生的榜样。

    她高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这在七十年代是一份很多人倾慕的工作。但她为了想考美术学校而第一次选择了辞职。那是她教书的第三年,听说河南省师范大学要在县里招考两名美术生,考试要到离家120公里的新乡去考,尽管她之前从没出过远门,还是壮着胆子,瞒着家人,摸到了新乡。由于人生地不熟,而且也不知道考场的具体地点,打听了一天也没找到,等第二天终于找到考场时,才知昨天已经考完了。她大哭一场,等待第二年的机会。

     第二年专业课很顺利通过了,但文化课差了十分。她还是不死心,回家后继续复习,结果第三年去报名时却被通知超龄了。难道就此告别自己的梦想?她不甘心自己的绘画梦想就此断送,她坚毅刚强的性格爆发了,破釜沉舟,辞去民办教师,去自学绘画。

    家里拿不出支持她笔墨纸砚的钱,她就去玻璃制品厂画铁皮保温瓶图案,每画一个3分钱,三个月挣了1000多元,全部用来买笔墨纸砚练习绘画。她又一个人跑到南阳学烙画,后来被家俱厂聘为烙画技师,一些人很喜欢她的烙画,把家具拉过来点名让她烙画。济源市宾馆招聘美工,她被选中,这时已经有人开始买她的画了。生活压力有所缓解,但她急迫地想学习提高,还是需要筹措更多的绘画资金。于是,她又辞职了。1988年,她先借钱买了济源市第一辆出租车跑出租,两年后,又贷款买了一辆13米长的解放牌半挂大货车,开始了长途运输。当跑运输挣了钱,她又把车卖掉了。这是多少次辞职、改行,她也记不清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觉得她是不是太想发财了,太不安分了。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是为了什么。她执著追求的是艺术上的进步,而不是赚钱过平淡的富裕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的这些年,磨练了她的耐性,也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她的画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梅韵

    张静经常外出写生、采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济源市组织画家进山写生,她一次不落。大家翻山越岭,露营山间,因为常常只有她一位女性,又只有一顶帐蓬,她不便和男画家们挤帐篷,就只能自己在冷风中看护篝火。她为近距离地观察猕猴,数十次单独去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写生,沐雨梳风,踏遍深山老林,常常追随猴群,一观察就是半天,勾勒出一幅幅猕猴素描。在猕猴区写生的基础上,她创作出了18米长卷《太行精灵》,38只猕猴在山林中跳跃攀援,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张静爱梅,为了画好梅花,她多次到北京中山公园、苏州梅园、鄢陵梅乡等地观察、写生。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她对梅花的神韵有了自己的见解。

    1996年,她应邀参加了中国民族书画院组织的“民族书画万里行”采风团,先后到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生。这期间,她接触了全国各地的许多画家,虚心求教、细心揣摩,感觉绘画技艺提高很快。1996年,禹州市政府要到香港举办“中国钧瓷香港国际研讨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会徽设计。她设计的会徽一举中标,并被研讨会组委会聘请为美术设计,参与了研讨会的全程设计,又编辑出版了《中国钧瓷珍品集》、《中国钧瓷》等画册。

    1997年。她在济源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这在当时的济源成为一件轰动的事情。凭借着这份执着与努力,张静在济源及周边地市成为家喻户晓的画家,收藏她的作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许多青年人结婚,都为能在新房里挂一幅她的梅花作品而自豪、炫耀。

    张静的画路很宽,山水、花鸟、人物都能画,而梅花是她最爱的题材。她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坎坷崎岖,经历了无数的失意和磨难,但她没有知难而退。她画梅,梅花的精神、品质,反过来又是激励、鼓舞她不懈追求的动力。

    1997年,张静在担任电视教学片《少林寺十大名拳》、《中国嵩山少林寺武功传世秘籍(少儿篇)》的美术编辑时,与少林寺结缘,她长期在嵩山少林寺体验生活、写生、创作,结识了许多武僧朋友。她在木鱼声中聆听高僧论道,在演武场上观摩少林拳法,对佛教有了全新的领悟,她非常想将这种领悟付诸于画笔,展现在宣纸上。当她听说1500年前,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时,见寒冬腊月在嵩山绝顶有雪中红梅扎根山崖,凌霜傲雪时,灵感迸发,夜不能寐。她想: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而梅花则是中国人所钟情的花卉,如果能把武术姿态和梅花神韵相结合,通过国画艺术表现出来,定能得到全世界华人的共鸣,定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

    多年的积累和感悟,一朝喷发。整整七天,她把宣纸铺在走廊上,爬在宣纸上,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创作出了一系列融少林武术招式于梅花傲骨的“少林铁骨红梅”。张静的少林铁骨红梅,每一幅都是少林武僧的一个武术动作,她将小洪拳、大洪拳、六合拳、七星拳、梅花拳、炮拳、罗汉拳等的一招一式及禅意都融入画梅中,用国画这种国粹形式来表现。那一株株红梅,扎根山岩,根系裸露,咬定青山,岿然不动;她从佛教的博爱角度审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去讴歌中华民族的凌霜傲雪、百折不挠的高贵品质和情操。她画的红梅,神清气爽,超凡脱俗,品质高洁;她画的红梅,铁骨铮铮,枝挺花艳,暗香沁人,春意盎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梅魂

     2001年,她随济源市代表团出访日本,在新座市政府、议会当场作画,受到日本友人好评,作品被新座市政府收藏。今年5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受过周恩来总理单独接见的日本友人秋冈家荣先生特邀她参观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在日本产业馆举行的招待晚宴上,秋冈家荣先生特意把张静送给他的铁骨红梅图带来展示给大家。

    张静在艺术上是个永不满足的人。去年,她又到北京来发展。在京城,她接触到更多的书画界同行和大家,取他山之石,博众家之长,眼界更加开放。她抛夫别子,住在北京的一间小房子里,条件虽不如家里,但越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她的创作欲望,越能让她与梅花的魂魄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幅幅梅花图从她的画笔下奔涌而出,跃然纸上。除了梅花,她的山水画、人物画和其他花鸟画也深受大家喜爱。她的系列菊花图,花枝舒展,花蕊百态,色泽艳丽,鱼虫鸟雀点缀其间。她创作的《陶渊明采菊图》、《达摩一苇渡江图》都细腻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和内心世界。她每两天在博客上贴切出一幅新作,被博友们称为“最勤奋的画家”。博友们被她的作品感染,每天都有近千人来赏画,有二三十人题诗吟咏。

    京城又给她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国画研究》、《翰墨典藏》、《投资家》、《文化河南》、《大众阅读报》和《人民书画艺术网》等媒体都报导了她的事迹、刊登她的作品。今年2月,“中国书画第一经纪人”李爱阳先生慧眼识珠,特聘她为深圳长乐书画院特聘画家,并在《读者》杂志上发表了她的作品和简介。

     中国文化给梅花注入了深厚了内涵,喜梅、爱梅、画梅的张静以自己手中画笔和人生不断地在诠释着梅品、梅韵和梅魂。

梅品 <wbr>·梅韵·梅魂——记“铁骨红梅”创作者张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六期封面

网友诗笺
诵梅品
吟梅魂
唱梅韵
     ——木子

【铁】树开花珍惜稀
【骨】骼硬朗俊俏直
【红】颜飞雪更为美
【梅】唤新春心飞驰

                   ——老孟

红梅铁骨非一日铸成,
红梅寒香非一日凝成,
红梅品格非一日育成,
红梅声誉非一日流传。
                      ——红枫秋韵

梅姿百态暗浮香,梅品凌风傲雪霜。
梅韵传神夸品质,梅魂铁骨画梅张。
                                ——梅哥

梅韵源梅魂,铁骨亦铮铮。
暗香自涌动,梅品方凝人。

                          ——岸边芦苇

中国教育新研究,科学探索记春秋。
济源红梅蕴铁骨。傲视苍穹磐石愁。

                             ——岸边芦苇

一树红梅笑傲天,铮铮铁骨志长存。
不从俗世求媚眼,乐在寒冬舞跹跹。
                                   ——独孤无良

铁铸钢造蕴筋骨,
骨髓皮毛皆透红,
红心一点献寒梅,
梅花绽放急迎春.

                 ——蓝光

题 张静先生画的《铁骨红梅》
妙境虬姿点点红,孤芳万里岁寒功;
报春不计辛劳日,止水冰天未动容。

                          ——一掬相思

赞张静艺术之路
画艺路崎岖,历苦志不移,
梅品铁骨性,收获国粹里!

                             ——海阔天空

体味人间苦,
画出梅花香。

              ——愚言非智

梅园绽奇葩,济源一枝秀。

品韵魂牵绕,德馨画苑留。

                        ——桃林墨雾

 钢【铁】意志品格强,
傲【骨】铮铮气轩昂。
殷【红】绽开斗飞雪;
寒【梅】怒放战严霜。

                 ——洪建云

为张老师取得今天的殊荣而喝彩,拙诗一首以贺
坎坷经历育奇才,铁骨红梅苦寒来。
扬名四海终成业,梅苑独树展风采。

                           ——三笑客

袖珍济源夲年轻,渊源千年有名胜。
太行王屋小浪底,轩辕蚩尤战虎岭。
九里沟品七碗茶,汤洼龙潭圣草坪。
不该揭开千层雾,其实梅中有倩影。

                          ——张仁俊

赏张静老师作品感
      梅花三两支,敢于战冰寒,铁骨红梅写人生,圈点无数。

画海扬帆济苍海,梅香洒人间。梅骨铮铮,花儿点点迎春风,

笑淡人生百年。

                                                ——秋楠

七绝      梅花圣手張静       
芳心巧绘山河秀 ,彩墨丹青任意抒 
苦悟梅魂临圣境 ,神思妙韵闢新途 

                                 ——枫林秋韵

          诗赞张静老师画梅                

 梅花香自苦寒来,斗霜傲雪迎冰开。

兴来展纸明月下,挥笔依旧抒情怀。

                                   ——SHISHUHUA

虞美人  花枝俏
  寒冬惹得西风啸,一树梅花俏。昭华唯有斗严霜,自是雪中傲放一面妆。
  横斜疏影真奇妙,尽把春光钓。百花虽占满庭芳,却喜冰清玉影有暗香。

                                                                                                                                                                      ——雪石
一幅幅画作绽放着你的
     铁骨精魂与红梅神韵
一笔笔丹青燃烧着你
     生命的激情
你的人生绚丽多彩
艺术之树永葆青春
                                                           ——太岳山人
寒霜历练梅花香,逆境铸成铁骨强。
脱俗红梅开万户,京城路上创辉煌。

                                   ——西山红霞

五彩梅花秀,梅韵尚风流。
铁骨梅魂铸,梅品暗香留。

                    ——铁牛

一树红梅笑傲天,铮铮铁骨志长存。
不从俗世求媚眼,乐在寒冬舞跹跹
                          ——萧素
愚公移山传古今,少林红梅扬美名。
三更灯火五更鸡,一分执著九分拚!
                             ——智慧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