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新作(三十九)

标签:
原创张静新作文化国画 |
达摩一苇渡江图
达摩到长江边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随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小胖”题诗:
- “邢襄情怀”题诗:
世上本无佛,佛自心中来。
心中常有佛,杂念当自哀。
上善若清水,明镜似灵台。
一日三餐悟,茅塞亦能开。
一苇渡禅宗,天下知少林。
天竺赴神州,佛祖心中藏。
一苇渡大江,逶迤腾细浪。
少林面石壁,禅宗树嵩阳。
试看今寰宇,武功美名扬。
佛缘前生种,善报在今生。
神光得法无一物,尚有祖影落石痕。
成佛祖心台印妙,风师百世白衣尊。
[九华]九华山。[白衣]指白衣菩萨。
-
“小严何燕”题诗:
-
题张静新作《达摩一苇渡江图》
-
江天一色浊浪拍,赤足踏苇一路开。
握杖托圃仰首视,半臂双举弄仙态。
道眉神目飘然渡,美髯盘旋满络腮。
佛门净土少林寺,传教禅宗初祖来。
诗画在人性,佛武究本心。
既能浮上水,叶舟总一同。
赞张静画
寻忆谁能菊,偏爱是张静。
霜昏梅丽影,诗在雪中行。
- 题张静《达摩一苇渡江图》
心中有佛身姿轻,一苇渡江藏玄机。
万象虚渺存教意,空灵境界寓道旨。
俗世有梦沉浮华,红尘无为坐禅思。
悟道得道结善果,孜孜弘法尊祖师。
- “MENGNAN”题诗:
- “远山中的贪狼星”题诗:
- “钟书”题诗:
达摩始祖问灵霄,悟道谁人试比高?
轻藐江洋激骇浪,踏苇飞渡傲狂涛。
- “茅草根儿”题诗:
不解佛门玄妙处,悠思尚在有无中。
达摩借葦凌波远,首授禅宗始祖功。
一苇渡江普禅宗,江水遇佛亦成空。
有心如来不可得,心外无物见神通。
- “牧川”题诗句:
- “铁牛”题诗:
- “岸边芦苇”题诗:
- “生民无疆”题诗:
- “愚言非智”题诗:
一苇渡江仗佛法,十年面壁悟参禅。
嵩山清幽成净土,菩提自此传中原。
观达摩渡江有感
足踏一苇渡江去,真如飞船急驶。
心静神定忘我行,专心传禅少林寺!
佛法无边靠至诚,普度众生慈航渡。
佛光普照开元日,武僧救驾留青史!
“笔农”题诗:
玉钵骤风紫杖横,踏浪飞渡见精神。
千年古土种佛缘,一片禅心渡众生。
“李师师”题诗句: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在悟上下功夫。
“荒野山人”题诗:
财富本是烟云过,更有人心多险恶;
看破红尘是非轻,一苇作舟渡江河。
“中道CHS”题诗:
禅密净土本是一,后世愚痴偏执三。
达摩一苇过江去,却道生死一毫端。
“南山居”题楹联:
用画笔绘佛像,形神兼备。
含深情游佛地,大悟大明。
王学宗题诗:
人生觉悟跃纸上,浓妆淡抹总相宜!
画人画己不画空,手握画笔练气功!
“三妹”题诗:
若非达摩飞渡来,嵩山少林空一块。
传经授武下一代,少林功夫扬四海。
“小胖”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