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电力系统的单位们(1)——分家
(2010-12-08 13:05:24)
标签:
电力能源行业杂谈 |
分类: 技术 |
那些电力系统的单位们(1)—— 分家
关于“中国大唐集团”,我听到过的最有意思的问题是:“做手机的吧?做啥牌子的手机的?”更“专业”一些的人会问:“做通信产品的吧?”也有些人会认真的:“上市了吧?行情不错嘛”。
也不知道当初谁起的名字,如此容易引起误解,其实不只是大唐,国电也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国电”就是国家电力公司,有的人以为“国电”是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一个“业内人士”,2004年之前,我也搞不清楚“国电南自”、“国电南瑞” 和国电什么关系。到现在甚至一些业内人士还会问我国电南自到底是哪个集团的。
再比如华电天仁公司,其实它现在属于国电集团,那怎么冠名“华电”呢?那是因为它原来是华北电力大学控股的做SIS的高新技术公司,国电也有股份,后来卖给了国电,和华电集团没任何关系。
这些误解都源于2002年至2003年间,电力系统进行的那场看似眼花缭乱的改革。
那是电力系统距今为止最近的一次改革,其突出标志就是国家电力公司解散了。
这个国家电力公司,它实际上就是原来的电力工业部。它不仅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电力装机容量以及大多数电网,而且拥有主要的中国电科院(和各省电科院可没啥关系)、南京自动化研究院、西安热工院、苏州热工院、武汉高压所等几大专业研究院,以及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六大设计院(我刚工作那会儿,合称“十三院所”),还拥有各地方中试所(现在大多改名为“省电科院”了)、地方设计院,还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长沙水电学院等一批高校和大量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底开始的电力系统改革,打乱了这一切。国家电力公司解散后,成立了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公司,分别是: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这些集团公司是副部级中央直属企业,受国资委监管。
南方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很小,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几乎成了中国电网的代名词,关于国网,我就不多说了,《商务周刊》曾经登过一篇文章《国网帝国》,网上好像还能找到,可以“批判”地参阅。国网的产业链是最全的,拥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瑞)等大多数研究院所,还收编了许继这样的制造巨头,加上南瑞(就是南自院),其制造能力在国内堪称“气吞山河”,而且最关键的还是“舍我其谁”,呵呵。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最牛的,机组规模最大、资产最优,还拥有西安热工院这样的最优秀的科研和技术机构,再加上有“亚洲电王”之称的小鹏同志(现已“从政”了,担任山西省副省长)统领,其领先地位难以撼动。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次之,拥有较庞大的机组规模,最主要的是分得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其下属的国电科环集团旗下拥有10余个专业技术和设备制造公司,其中国电智深(电厂控制)、联合动力(风电整机)现在在业内已经是赫赫有名了。国电集团在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前面,其风电、太阳能发电都达到了很大的规模。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分家时机组规模排名第二,为了追赶华能,大唐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装机规模逐渐赶上了华能,大唐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公司,只分到中国水利电力物资公司(物流),没有专业科研和设备制造机构,科研力量不足是有目共睹(我顶着巨大的压力说这句话啊)。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人总结自己的家当是“老少边穷”——老机组、小机组、边疆地区、穷省份。华电集团经营压力一直较大。不过华电集团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原大名鼎鼎的电力部修造局归属其名下(华电工程集团),此外,还拥有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国电南自”,其“国电”是原“国家电力公司”缩写)、杭州机械研究院、郑州机械研究院等机构。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是比较特殊的集团,其装机容量最少,只有华能的一半多点。但是在规模上中电投好像根本没打算追。中电投更重视“投资”,应用金融手段促进公司发展,旗下拥有同样大名鼎鼎的原电力部成套设备局(中国电能成套设备公司),中电投的效益好像不错。
(未完待续)
记:计划写八个部分,后续部分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