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ftMelk(梅尔克修道院):昔日僧侣修行之地

标签:
stiftmelk梅尔克修道院wachau瓦豪河谷鹦鹉螺形楼梯 |
分类: 2015奥地利之旅及奥地利印象 |
维也纳附近有片多瑙河流域叫Wachau(瓦豪)河谷,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许多美丽的村庄。因此,告别维也纳后,我们将会住在小村庄Schönbühel,并以此为据点,沿多瑙河好好游游瓦豪河谷。
我们的第一站是Stift Melk(梅尔克修道院)。先前的欧游中,给我的一般感觉是:法国的修道院都比较朴素(不想这样的认知在次年游法国Cluny Abbey时即刻被颠覆,呵呵,所以,什么时候下结论都不要以偏概全噢),意大利的比较华丽。奥地利又是怎样的?
梅尔克修道院是一座中世纪的本笃会修道院,位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多瑙河边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2000年与毗邻的瓦豪河谷一起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网上资料说,修道院原是个巴奔堡王朝的城堡,建于公元976年,1089年时,巴奔堡王朝的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Ⅱ)把城堡转赠给当地的基督教本笃修会(Benedictine)并改建为修道院,作为僧侣修行及传教之用。现在我们所见的巴洛克建筑则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由雅格布·普兰陶尔(Jakob Prandtauer)设计。
呵呵,这里又出现我印象不深的巴奔堡王朝(Babenberg)了,我记得以前曾经做过功课的,重温一下吧。
巴奔堡王朝是起家于法兰克尼亚(在今日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的巴奔堡。在哈布斯堡王朝崛起之前,这个家族在976年至1248年间先后以藩侯和公爵的身份统治着当时的巴伐利亚东部封地,这片土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1246年巴奔堡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公爵在一次战役中阵亡后绝嗣,巴奔堡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从历史补遗回到修道院本身。梅尔克修道院内同时也是座博物馆,拥有11间与宗教相关的文物展示室,还有花园、大理石厅、大平台、教堂、图书馆、鹦鹉螺形楼梯等多处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点。我们先参观了花园,然后再进室内,但错过了里边的图书馆了,留了点点遗憾。
以下是我们走过的路。
花园
我们一早从维也纳过来,到达时已经是午餐时间,先去花园的餐厅解决五脏腑问题。花园整体来说简单朴素,自然大方。
花园餐厅选择不多,但甜品不错。
文物展示室
进入修道院室内,先参观文物展示厅。
宗教物品展览,虽然不懂,感觉还是挺神圣的。
大理石厅
通过鹦鹉螺形楼梯我们进入了大理石厅,这个房间用作皇室和其他贵宾的餐厅。我们参观时可是空荡荡的,只有光影在流动。
门上的铭文是圣本笃统治的语录,指出了房间的目的:“Hospites tamquam Christus suscipiantur”(客人应该像基督那样被接受)。

另一边写着“Et omnibus congruus”(荣誉展览)。
门框由Adnet和Untersberg(萨尔茨堡省)大理石制成,墙壁则是灰色大理石。
天花画很美,说是保罗·特罗格(Paul
Troger,1731年)设计的,画的中心,是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驾驶着一辆由狮子作为智慧和温柔象征的战车。

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是奥林匹斯十二神之一。她是主司战争、手工艺、艺术、智慧以及公正的女神,同时也是农业、园艺、雕刻家、建筑家、城市和英雄的保护神。她的左边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Ηρακλής、Hēraklēs、Hercules)。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完成了12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隐藏身份参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险队并协助他取得金羊毛而成为大力神。

当天下雨,透过窗子看小镇,别具韵味。
大平台
走出大理石厅是一露天阳台,这里是欣赏小镇风光的好地方。


图书馆
据说从大平台出来可以进入图书馆参观的,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天顶画非常漂亮,是保尔·特罗格(Paul
Troger)绘制的。但我们居然错过了。怎么会?功课没做好吗?不知是不是参加导游团的才能参观?
鹦鹉螺形楼梯
进出大平台都要经过鹦鹉螺形楼梯,很美,我们在此停留了好长时间。
教堂
梅克尔巴洛克式修道院绝对是整个旅程的精华。据说特别值得细看的是由约翰·迈克尔·罗特迈尔(Johann Michael Rottmayr)设计的壁画。
教堂正面。


走进了另一个亭子。很素净。


终于要走向停车场了,连停车场也很美。






再见,梅尔克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