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辣评六:神啊,请别再唠叨了!

(2013-11-26 00:12:11)
标签:

爸爸去哪儿

郭涛

石头

唠叨

妈妈辣评

分类: 女人碎碎念

妈妈辣评六:神啊,请别再唠叨了!

 

    在《爸爸去哪儿》第5期里,有一个镜头一闪而过,是放鸟时,天天在虔诚地许愿,“我希望,让爸爸别那么唠叨” --关于天天同学的“坑爹”事件,总是能逗得我们捧腹大笑。这一个小细节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那一期里,张亮支持天天选五号房的举动,还被大家称为是“天生好爸”,偏偏天天还在嫌弃着这个好爸的唠叨,实在是很“坑爹”。

 

    但如果细想想,其实还是很能理解的。对于孩子来说,大人总是很唠叨的,同一件事,总会说了又说,即便这件事,可能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可能是因为你做错了某件事,也可能只因为某件你无心的过错……唠叨,似乎是我们在变身为父母之后就不由自主会做的事。

 

    就如这一期里的郭涛郭大爷。

 

    郭涛的第一次唠叨,是在石头吃泡面时,不慎把泡面汤汁洒在了身上,他忙着帮石头换衣服,边换边念叨着“你呀,你呀,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出!”“都多大的孩子了!”“石头你都多大的孩子了,多大的孩子了!”在看到衣服上的汤汁时,又忍不住再次重复:“你说你都多大的孩子了!”

 

    于是石头也忍不住请求了:“那你就别重复了!”

 

    郭涛的第二次唠叨,是在石头喝水时,不慎把水洒在被子上了。于是郭大爷怒了,首先就批评石头“你今天闯祸闯很多啊,你可不可以象一个大人那样,不要犯很愚蠢的那种错误好不好!”郭大爷此时还没见到“事发现场”,还不知道湿被子的程度。等到睡前整理被子时,才发现事态比较严重,于是爆发了:“你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回事你这是!” ——连字幕组都开始计算郭大爷说这句话的次数了。

 

    而石头呢,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爸爸,我已经知道错了,你就别再说了!” ——其实孩子真的知道错了,孩子真的也很内疚。可是郭涛的碎碎念仍然在继续:“怎么喝个水怎么能弄成这样呢?!”

 

    看看石头的反应,很是无奈:“那你就别再说了!”--这真的是孩子的无力请求,就如天天那虔诚的许愿一般,他们一定都会在心里呐喊,神啊,求您别再唠叨了!

 

    郭涛的心情,其实我很理解,如石头这般的状况,一定不是第一回发生的。所以在石头把泡面汤汁洒到身上时,他就念叨着“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出”,表示着他的预见性;而在石头把被子弄湿后,鼓起勇气去向爸爸坦白时,也是这么说的:“每次我都要遇到撒水,又撒到被子上了!” --很显然,是曾经发生过,或许还是一再发生的,所以才会轻易就勾起郭涛的怒火,并且一定是想起了从前发生过的那些状况,翻起了旧帐,从而一再地念叨,并把这些归结为是因为石头“太调皮了,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


    理解归理解,但还是想说,很庆幸石头在弄湿被子之后还愿意去和爸爸坦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小细节,他在弄湿被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掩饰它,把湿被单尽量地掖到了被子下,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当郭涛发现原来被弄湿的面积很大时,才会怒火中烧。可石头为什么要去掩饰呢?他一定也是想起了过往发生过的事,一定也会“预见”到,爸爸这回又会批评他,又会念叨他了,所以才下意识地想掩饰,想让一切看起来好象没发生过。但本性纯真的他,还是没想过躲避,依然还是鼓起勇气去向爸爸承认了错误。

 

    这本该是要给予鼓励的,为了他的坦白。可是迎接石头的,却是爸爸一连串的质问,以及关于“低级错误”的评判,让他不得不最后表示了抗议:“那你就可不可以别再重复低级,说了三遍了你!”

 

    孩子最不喜欢听的批评语式有哪些?“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又……”“你看你,总是这样……”面对家长的喋喋不休,孩子会开始嫌烦,家长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一旦孩子预见到承认错误也依然会引来家长的这般念叨与指责时,下一次他还会不会愿意坦白呢?所以我说庆幸石头这一次虽然想要掩饰,却还是选择了主动承认。

 

    其实为什么孩子总会有这样家长看起来“很低级”的错误?那是因为很多家长都没有在错误发生时,和孩子一起好好分析一下,而是选择了唠叨。就拿石头弄湿被子这件事来说,郭涛认为这是石头太调皮了,而且他6岁了,这么大的孩子了,应该像一个大人一样,不该再犯这样“低级的、愚蠢的”错误,却自始至终没有和石头一起去分析,这些小错误为什么会一再地发生,要如何避免发生,以及发生后要如何去补救。

 

    为什么会发生?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大人的预见性,尤其是孩子兴奋时,不会预见到可能会有的后果。石头吃面吃得太高兴、太快了,就不可能预见到碗端得太斜,汤汁可能会洒出来----而既然郭涛“早知道会有这一出”,为什么不事前提醒一下石头呢?石头弄湿被子,是因为他随手把矿泉水瓶子放在了床上,他没有预见到瓶子可能会倒,导致水洒出来的后果。这两件事是因为他调皮吗?显然不是。

 

    要如何避免呢?如果郭涛在之前和石头分析过这些状况,尤其是在床边喝水,床上有被子在,软的平面上瓶子是放不稳的——如果有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孩子感受到软、硬平面的不同,瓶子放在不同介质上会有不同的状况发生,我想石头也就不会再这样随手放瓶子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对,错在何处,方能避免下一次再出错。单靠“明天表现好一点”,是真难做到的。

 

    要如何去补救?都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问题发生后,如何去弥补它,如何让损失或过错的程度不要更深,这也是家长所需要教给孩子的。比如弄湿了被子,怎么办?可以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石头去面对,也许可以借个电吹风,把湿的地方吹干了;可以在弄湿的时候及时把被单拿去晾一晾;实在不行,还可以在被子上铺上一件稍厚点的衣服,以防止躺在湿被子上头……如果孩子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想办法去补救时,他也就不会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想着掩饰了。

 

    所以,不只是郭涛,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家长们,当遇到孩子发生这些在大人看来“很低级”“本不该发生”的小过错时,请少一点唠叨吧!

 

    其实我更喜欢在钓鱼归来后,石头坚持要把那些“小石头”装在桶里带回住处时,郭涛让他自己负责提回去,因为是他想要带的“小石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仅适用于此处,也同样适用于那些“小过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在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中,可以说郭涛在做父亲这个角色上,远不如他做演员更得心应手。但在这期节目播放完的第二天,郭涛的个人微博有了一篇名为《叔儿的自白》的文章,文章里,郭涛简述了为什么会跟石头发火的原因,以及他要做出改变的决心。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给他生命,他给你新的角色重新审视、升华自己。正如郭涛在文中所写:“我不是个完美的爸爸,在教育的道路中我也一直摸索前进,在我和石头未来的生活里,我会保留我智慧的一面,同时我更要秉承田亮“做一个慈祥的父亲”的优良传统,请你们监督!”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