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米鼓励如何做父母米妈育儿经育儿 |
分类: 米妈育儿经 |
2013年7月24日 小米5岁8个月15天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的,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一种肯定都会激起他们非常强烈的情感,扬起他们希望的风帆。”
有一篇文章,关于一个母亲激励孩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过,并被感动过。当幼儿园老师在家长会上对母亲说,你儿子有多动症时,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小学时,老师怀疑她的儿子智力上有障碍,可是她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上了初中,儿子的名字已经不在差生的行列了。她有些不习惯。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可想而知,儿子高中毕业了,考上了清华大学……
这篇小文,我曾经觉得只属于《读者》这样的杂志中,属于那种励志文,看了会让你很激动很振奋很感动,但可能就只是用来让你向往的,是你可能达不到的一种境界。
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也用上了这个办法。当然不能和这位伟大的母亲相比,可好歹,我也使用了类似的鼓励、表扬方式,帮助了小米尽快地融入一个环境并成长。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我思来想去,还是小米同学强大精神抗压力和韧性在支持着她。
参加过某英语培训机构的试听课后,小米很喜欢那儿的气氛,而我也看中课程里的一个环节,即通过小组成员的区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然后用英文把这个项目给介绍出来----哪怕是用中文说,我都觉得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等是个锻炼啊!于是和小米商量后,给她报了名。而因为某些原因,小米是插班进去的,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基本都在这儿上了近一年的英语课,只有小米是新加入的,对于老师的全英文授课,基本听不懂。
第一节课上完,我和老师沟通,老师说小米上课时什么也不说,和课程顾问介绍小米时说的活泼易沟通不太象,在小组区域合作时刚开始也不配合,后来经劝说才开始动手。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是第一节课,慢慢来,不着急。
小米问我和老师都说了什么,我说老师夸你第一天去虽然有点害羞,但还是鼓起勇气和小朋友一起动手合作了,我觉得你愿意参与,这一点非常好。所以妈妈相信小米一定能很快地融入这个环境里。小米笑眯眯地没说话。
小米上的第二节课正好是公开课,有半个小时的公开时间,可以让家长们观看孩子们的表现。之前只知道小米是插班进入的,会有差距,可当我亲眼看到其他孩子的表现时,才知道这差距不是一点点。老师提问时,孩子们都是非常投入地大声地回答,只有小米是沉默地坐在一旁。当老师让小朋友一个个上前回答问题时,小米的回答几乎听不到声音。两相对比之下,失望肯定是有的,可我还是记住了那句话,慢慢来,不着急。
当天回家的路上,小米自己告诉我,她还是很害羞,不敢回答问题,而且很多她都不听不懂。我说这很正常啊,我也有没听懂的地方,等你上的时间长了,学的多了,就会比妈妈还更能听懂老师说的了。而妈妈已经看到小米在努力地适应了,尤其是唱歌跳舞的环节,我看到小米的动作就做得相当到位,虽然小米还不太会唱,可已经努力在跟着跳了,对不对?我相信再上几次课,小米就能把歌完整地唱给妈妈听了。小米笑眯眯地点头。
第三节课下课后,两个老师都争着告诉我,小米今天表现得很好,别的小朋友在展示创作时,小米在下头认真地听,不时地鼓掌,还大声地说“You are wonderful!”回答问题时也比之前大声多了。
小米呢,也是笑眯眯地告诉我,她今天勇敢地回答问题了!happy老师还给了她一颗桃心。我也把老师表扬她的这一段,着重地和她进行了分享,告诉她,妈妈觉得很骄傲。
第四节课、第五节课……小米一直在努力跟进,并在课后抓着我和她一起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句型。课上玩游戏时,她还会学着去观察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等她了解了之后,也会举手申请参与到其中……甚至,她还结交了朋友!
等到第十一节课时,他们的那个课程告一段落。就如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会从小班升到中班一样,这个课程结束之后,也会进入到第二个阶段。而在这之前,老师会给她们举行第一阶段的毕业小典礼,对第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家长们自然是要参加的。小典礼上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小朋友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小米是最后加入的,图片与视频片断自然不多,可让我非常意外的是,在视频的最后,老师居然放了一小段小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片断,整句整句的完整输出,让我实在无法和第二节公开课上小米的表现联系起来。这个变化真的太大了,而老师更是在视频中写了一句画外音“你们看到我的进步了吗?”
那一段视频,看得我直想落泪,激动得甚至忘了翻拍下来。
小典礼上还有一个小颁奖礼,当然每个孩子都会有奖状,只不过是奖项不同。我原以为小米得的应该会是一个“进步奖”,因为我看到她的太多进步了。可没想到,老师颁发给小米的,居然是“合作小达人”----小米和小朋友的合作互助,更超乎老师的想象。
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把自己代入小米的角色,换作是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在一个听不懂的环境里,在别人都很强的环境里,我可能会自卑,可能会自暴自弃,可能会闹着不想再学了。可是小米比我强多了,这其中固然有我和老师的鼓励,更有着她自己的坚持。
而鼓励,也许只占了小部分的原因,但没有鼓励,却也万万不行。称赞和鼓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信心,会让他们更有自信,更有动力,去完成或坚持一件事。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任何方面,只要孩子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十分之一的比例,也要放大这一点,也许就是这一点,最后会变成了十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在小米上英语课的这一段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鼓励的强大力量。
威廉•詹姆斯还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共性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想想也是,不仅是孩子,其实大人也一样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赏识。要不为什么都说知音难遇呢?当你做的某件事,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时,毫无疑问,你会充满了斗志,会如肋上插了双翼、打了鸡血一般,更投入、更努力。
当然,鼓励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
首先,不能是空泛的鼓励或表扬。
“你最棒”“你真聪明”“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表扬、鼓励你说过没?我必须承认,我说过,即使早就看到网上有专家说表扬要具体不能空泛时,还是曾经经常这么说过。可慢慢地,我发现这样的表扬、鼓励很容易导致孩子有挫折感,因为她想要一直这么棒、这么聪明,一旦有了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被妈妈批评时,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好孩子了。这就是表扬、鼓励太空泛所带来的后果。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把表扬、鼓励具体明确,比如小米上英语课的例子,又比如当小米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好能及时归位时,我就针对这一点,热烈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她坚持下来。果然,这以后小米的玩具再没乱扔过,自己分了美容美区、益智区、娃娃家、积木区等,每次玩好都会分门别类地归位。最近又开始发展到读完书也收拾了——拥有四个书架的小米,要收拾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其次,鼓励重在过程,目标是行为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家长应该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一点点小进步和努力,而不是给孩子提出太高的期望,当孩子觉得目标或结果可能是遥不可及时,就往往会反抗或退缩。所以鼓励的应该是孩子努力的过程或行为,针对目前的行为鼓励孩子发展一些可实现的小小的进步或努力方向,一步步地前行,最终的结果,会让你和孩子都想象不到的。当家长关注的是孩子日常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时,将来才有可能会有一大步。这一点,在那篇励志文中展现得再淋漓尽致不过了。而小米之所以能坚持在英语课上,又能把归位玩具这一习惯坚持下来,也是如此。每一天,小米把玩具归完位,我都会给予鼓励,甚至给小米找了一张记录卡,该同学自己每次在归位玩具后都会给自己画一朵小花,慢慢地,小花越来越多,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再次,鼓励重在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并包容孩子的不足之处。
就象之前在《如何做父母:你会批评孩子吗》一文中所说,即使批评孩子,也要先褒后批,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一样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做得好的那一点或是孩子可能存在的潜力,接纳孩子的不足之处,多给他(她)的优点和能力加油。这一点,尤其在孩子学习或是学艺上特别适用。有博友说孩子练钢琴时,如果自己指出她弹得不对的地方,孩子就会很不高兴,不想再弹。可是不指出来的话,又担心孩子练得不好,于是感觉很为难。其实孩子的心情非常好理解,就比如女人学车时,如果老公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说你这不对那不对时,是不是都会恨不得把老公给一脚踹下车?至少我学车时是拒绝了米爸的陪练的。我建议博友先对孩子进行鼓励,比如表扬孩子今天很认真地练琴,或能够坚持每天练琴,能做到坚持,真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然后再试探地问问孩子,那一小段(孩子弹错的)应该怎么弹,能不能教教妈妈?是弹这个音,还是那个音?诸如此类,有时候甚至不用试探,孩子都可能在自己弹错时就意识到了。而你所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那一面,放大再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