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唐传》里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2011-12-08 08:43:23)
标签:

育儿

小米

历史

兴唐传

吴姐姐

历史故事

隋唐

杨广下扬州

分类: 绘本总动员

  2011年12月8日 小米4岁29天。

 

  历史要怎么学才能有兴趣?

 

  我记得以前读书时,最怕的就是那些年份,公元前、公元后,战国、春秋......历史年代总是记得乱七八糟,偏偏考试时总会有那么几道题要你填上年份的,总是被扣分。学古代历史时,对于那些历史久远的年代,比如魏晋、南北朝、东汉西汉时期的历史,很是头疼,倒是对于唐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兴趣多多。

 

    而之所以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还是因为N多年前的那一部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多早以前了,象那样用编年史一般来拍一部电视剧的方式,还属少见,所以当年一集一集追着看(正值放暑假啊,老妈才同意给看),知道了房玄龄、刘文静,甚至是刘武周、刘黑闼等在历史上只冒出点小泡的人物,学到了未雨绸缪这个成语,对于一部兴唐史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原本很头疼的魏晋、南北朝感兴趣,并开始研究的呢?只不过是因为一部小说,黄易的《边荒传说》,把那些历史中的人物,谢安、谢玄、谢道韫、王导、刘裕、拓跋硅等全都赋予了新的灵魂,谢安、谢玄的将帅之才,淝水之战的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早就熟知的成语,原来也是出自这些经典之战。

 

  不得不说,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得枯燥,而如果有了兴趣,你就会很自觉地去了解、甚至去渴求相关的知识。所以现在给小米买书,我就非常侧重于买一些能引起她兴趣的书籍,以此为引导,做一些启蒙。不要求她学得多好,只希望能够有兴趣,有动力去学。

 

  其实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最初是买给自己看的。一套《兴唐传》的小人书,讲述的是隋唐时期的那段历史,当然侧重点在于那些著名的隋唐英雄们。不知什么时候被小米给翻了出来,然后央着米爸给她读,甚至把她也编到故事里去。所以如果你听到小米张口说她的好朋友里有一个叫李世民的,你可千万别惊讶。

 
《兴唐传》里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近期又得了一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正好讲述的也是隋唐时期的故事。这本书,其实也是本着自己先看的初衷,给小米囤着。吴姐姐,原名吴涵碧,乃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每周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专栏连载,最终结集成了一套15本的书。

 

  书中的历史故事,是讲给青少年听的,所以文字相当直白浅显,哪怕是小米这样的小朋友,都可以作为睡前故事给读上一篇,同样能听懂。而对于我们大人来说,读这样轻松的历史故事,更是比看那些大部头舒服多了。最起码,不用对着古文犯困。

 

  尽管内容浅显,但这些历史故事却又是完全真实的,都是有据可考的,偶而有选择一些传说或野史,也都会专门说明。而当你在意犹未尽中看完这些故事时,又对当时的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在《兴唐传》里,小米看过《杨广下扬州》这个故事,小人书里提到“杨广乘龙舟,肖后乘凤舟,嫔妃乘的是九艘浮景舟;贵人、美人等乘三十六艘漾彩舟;诸王、公主、官员乘五十二艘五楼舟......共五千多条船向前行走,宫娥彩女、僧尼道士、羽林军、护卫军......两岸四十多万兵将护驾前行;前行拉纤的老百姓共有八万多人......这庞大的船队直奔扬州开下来了。”小米曾对这样庞大的队伍感到好奇,但也是一面翻看着小人书里的图案,一面继续听了下去。小人书里,自然是侧重于打打杀杀的。 

 

 《兴唐传》里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而在《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中,对这些龙舟、凤舟等都做了详细描述,对于岸上拉纤,也给予了解释:“古代的船没有马达机械,全用人工摇桨,遇到逆水,大船是很难前进的。所以,常常要系一根粗绳索到岸上,由岸上的挽船夫拉着绳索使船前进,炀帝这样庞大的船队要用多少人拉呢?据说有八万人之多”。可以说,这本书里的故事,正好给了小米一个辅助,看《兴唐传》,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得以更完整也更详细地,在戏说与正说之中,了解隋唐那一段的历史。长大以后,如果说她对这段历史不感兴趣,我才不相信。

 

《兴唐传》里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吴姐姐的历史故事中还有一个特点,基本上一个故事是一叙一议,而所议叙的见解,也是保持着与史学家们的一致态度,并没有大肆嘲讽某种现象,或借历史来抒发个人观点。即使是残暴的独裁者,书中也会不吝笔墨来介绍他们某些良政,或者说某种暴政所带来的其他意义。比如这条曾经天怒人怨的大运河,尽管是暴虐无道的杨广为了个人享乐所以修筑的,但又的的确确成为了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吴姐姐算了一笔帐,“自江淮地区到长安一带,路程要好几个月,无论用牛运马驮,沿途费用可观。十石的米运到长安,可能其中有八石就消耗在旅途之中,否则一路之上人马吃什么?”所以运河建筑而成后,隋、唐、五代、明、清各朝无不仰赖大运河。

  

  《兴唐传》里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趁着吴姐姐的故事之热,我又翻出了去扬州时小米在古运河边上的照片给她看,两相对照着,小米算是对这运河有了深刻认识了。

 

『江南 <wbr><wbr>路 <wbr><wbr>扬州』--古运河畔东关街 & 吃在扬州 

  

  

  或许,就象林清玄所说的,“吴姐姐的历史故事,使我们有游戏的心情看历史,感觉到人生如戏,历史就像一张戏网,在戏台上,有些人扮皇帝,有些人演英雄,有些伟大人物有平凡人的追求,有些平凡人也有伟大的怀抱,我觉得,读吴姐姐的说故事,一改我们给历史那种枯燥乏味的定位,使历史成为有血有肉的身边人事”。

 

  让历史不再枯燥,这是最主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